分享

从西夏国寺里最大室内卧佛看张掖文物

 板桥胡同37号 2021-02-14

第5次独驾文化之旅的第48天,在张掖看全国重点文物——大佛寺。

大佛寺始建于西夏1098年,原名迦叶如来寺,明永乐1411年敕名宝觉寺,清康熙1678年敕改宏仁寺,并亲题额匾,所以称皇家寺院。

因寺内有巨大的卧佛像故名大佛寺,又名睡佛寺,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起因是西夏的国教佛法大师发现了一个佛祖涅槃的样子,应该是北凉的国王沮渠蒙逊虔信佛教,到处开窟造像。于是公元1098年也信佛教的西夏国就建了大佛寺。当时的西夏梁皇后经常到这里礼佛。

元世祖忽必烈和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均出生于大佛寺。

榆林窟里还有这位国师的画像。

这个多重屋檐的木牌坊应是明清时代的,维修后都是石雕护板加固了。

这个西夏国的皇家寺院其卧佛的大殿是11开间、进深9间的顶级规格大殿。

导游讲解说是九开间五进深,“九五之尊”之意,网上又说“九开间七进深”。

从正面侧面的立柱就能数出来,我还真数了是横11纵9根。

现在的这块木匾是清乾隆皇帝给题的“无上正觉”。

因为佛教的“觉”代表着一种悟性,往往有三觉,“自觉”是僧人的境界,“觉他”是菩萨的境界,“正觉”是佛祖的境界所以是“无上正觉”。

下面的是文物。上面的是复制品挂在大殿上。雕龙画凤,于法法木雕于一身。

在大殿的正门两边各有两块明代的砖雕,分别用51块砖组成三世佛,佛身上还依稀可以看到上面原来贴的金铂。

大门的绘画是龙和凤也能看出,曾经是描金的。

两块明代藏传佛教砖画有6平方米,相当大而精美。

屋子里的大卧佛是34.5米长,肩宽7.5米,呈涅槃状,仅一个耳朵就4米。

肚子上的衣饰金花是用沥粉贴金成立体状的。

大佛太大,光线又暗,所以根本拍不全,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内木胎泥塑卧佛。

这张资料图可以看清全貌,两旁有协侍,后面站着十个弟子。

在大佛主殿后面的博物馆可以看到大卧佛的制造示意图。

先打好木架。

钉上木板条。

糊上泥。

最后彩绘。其实很多佛造像都是这些工序。

大佛是空心的,头部存经书,意为智慧。

在大佛左臂肘部有梯子,可以进大佛肚子,肚子分三层。

所以从大佛肚子里发现很多文物。

这个清代青铜镜不光大,背面还进行大漆彩绘,放在大佛肚子里,表明心如明镜。

各个寺庙进行重建的石碑没少见,但是像这样荷叶型的铜板,而且藏在大佛的肚子里并不多见,也是各个朝代进行维修的都有。

再拉回到大卧佛殿里,四面都有彩绘壁画,大多是明代补绘的。

大多是菩萨和力士。

大卧佛殿里总共有33个泥塑彩绘佛造像,都是西夏时造寺庙时一起造的。后面10弟子,两边2协侍,两侧18罗汉,背后三菩萨。

虽然在文革中遭到破坏,但也还有点模样。

这是伏虎罗汉。

罗汉背后也有壁画。多以山水、花卉为主。太黑,几手看不清,应该是明代补画过,那也600年了。

大卧佛背面是三个观音像,最精彩的当属明代的壁画。

特别是下面这个地藏菩萨背后是《西游记》壁画,这里的猪八戒是个勤劳尽职的弟子。在张掖还真有高老庄和刘沙河,所以,唐玄奘西天取经,张掖是一个很重要的节点。

这张壁画是帝王将相。

像这个降龙罗汉脚底下并没有龙,因为历朝历代的皇帝都给这个皇家寺院敇匾,所以它是一个真正的龙殿。龙就在天花板的下面,意寓真龙天子在天上。

其实大佛寺的镇寺之宝是它拥有明代皇帝在北京印制的第1套完整的《北藏》版经书6000多册,并历时两年,车马劳顿运到这里。

这里有个专门的藏经楼。

所以在藏传佛教的土塔下面的殿里就有这个展览。

张掖金书可是明代用金印尼抄写并画的坛城。

坛城,也叫曼荼罗,在佛教里是修行的场所。

有平面画,也有立体雕。

放大点看,内方外圆,这可是明代用金印泥画的哟。中间坐的是佛祖讲经,四周是弟子听经。


张掖金经总共有5部经书。

这里还有手抄的大唐《西域记》呢。

皇帝御赐的北藏都是用这样的一个一个木盒子装的,它叫经匣。

普及一个佛教经书的知识点,传统的经书都是折页形式的,每个折页竖着读是5行,每一行17个字。
这里的7000部最完整的经书能够保存下来,主要还有一段传奇。

当年砌的墙,那个经柜都还在。

在大卧佛店的左边有一个金塔殿,实际上就是当年在这里印刷抄写经书的地方,但是游人很少到,因为导游也不讲,只不过我在看博物馆的时候,发现有很多文物都是从这个地宫里出来的,一打听才知道有这个店。


这里的看点是,那几尊佛造像都是明代古老的。

这就是当年画卧佛和皇帝赐经书的壁画。

这个大殿虽然是新维修的,无论是四大天王还是一些佛教的壁,鲜艳之中不乏传统的沥粉贴金,应该说还是相当精美的。如果真能保存下去,几百年以后它也是文物。

这两尊佛造像保存的比较完好也是明代的,后面的壁画是新的。

金塔大殿里的全景图。

一步一步细看沥粉贴金的技术。立体感是不是很强?

这里的很多佛教文物器型都与别的地方不一样。

明代的抄在绢帛上的经书。

这就是比较大的佛舍利骨。

这是张掖独特的18罗汉绘画,这个既是心中有佛,又是佛教“开心”的真正释义,与我们现在所说的高兴的那种情绪,开开心心快快乐乐不是一种境界。

这是明代的空心铜佛造像。

跟北京阜成门白塔寺的塔几乎如出一辙。

在明末清初,山西人到这里主要是来做茶马互市,把内陆的茶通过这里运往俄罗斯、蒙古、西亚以至于当地的游牧民族。

戏楼

在明末清初富起来的山西人,各地方的会馆都是极尽豪华的,自然是要看它的砖雕木雕了。

商会的会馆一定是要有关帝庙。

其砖雕木雕也是精美的而且福禄寿喜发财,寓意都要有的。

看这一层层屋檐,也是极尽奢华,雕龙画凤,贴金描银的。

关公殿里的内屋檐儿也是层层精美木雕的

所以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佛寺广场对面有一个木塔。

外面是木的,里面是砖的,中间空心儿现在给搭上铁梯子了,总共9层可以上到顶。

只不过梯子又窄又陡,好在人不多。

这是顶层的木阁楼顶,登高看张掖的全市到处是高楼。

木塔后面还有一个藏经楼。木塔因为是民国时期19 26年重建的,所以现在是省文物保护单位。

离木塔不远,有一个西来寺,因为有时间我就过去看看,没想到它居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问才知道这里有唐代的建筑和明代的建筑。


一看外边的斗拱就是比较粗大,很有唐代建筑的风格,寺庙里的僧人师傅听说了我是一个做文化之旅的北京记者,就让人把这个大殿打开,让我去看里面唐代的藻井。

虽然里面很黑,但是依稀可以看见它唐代的斗拱壁画。

只不过1000多年来点的各种油灯,把房顶熏得很黑,能拍到能看到的不多。

这个2层的藏经楼是明代的。

今天又去了张掖市博物馆。

在大佛寺的博物馆里也复制了一个我前几天去而没看成的金台寺石窟,按2:1缩小比例复制的,但是太假了,因为我看到过一些网上的照片。

在张掖市博物馆复制的这个,我觉得还有一点点像,但是这个泥塑做的也比较粗糙,也许公元394年,北凉国王沮渠蒙逊虔信藏传佛教,让人打造的金塔寺中心柱石窟,这中国最早的立体浮雕小飞天就是这个样子。这种立体浮雕小飞天比敦煌莫高窟石窟平面飞天壁画还要早300年。

里面其他的佛造像浮雕,也更多的有印度风格,几乎都是犍陀罗风格的,也有西方雕塑艺术的痕迹。

其实这些浮雕都是以侧面胳膊,胯和腿与墙面粘连的,所以真的是飘飘欲仙。

就像不能尽情的在敦煌里面看各种壁画,于是就到了四川省博物馆,认认真真的细细的看,1937年张大千率领他的团队临摹的几百张敦煌壁画。

今天也是特别认真的,贪婪的看这些复制品。

这些都是博物馆里的文物,也比较奇特。

这张图可以把后凉,北凉,北魏那些五胡乱华,16国、南北朝多少理清楚。

张掖唐代最大的钟。

唐代的铜弧旋舞。

这里有西夏的国寺最大的卧佛寺,也有西夏的梁王后经常来,也有一些其他的西夏文物出土,但是却没有西夏文的经书和石碑以及西夏文的任何文物。

最有意思的是,这里的好多文物都是移交和捐赠的,移交说明是公安部门破获的文物盗窃赃物。据说金塔寺花钱也不让进,是因为前不久有人进行猖狂盗掘,看来西北地区文物盗掘是相当的厉害。

这些造型奇特相当优美的也是没有出处都是移交的。

这个几千年不断有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曾经经历过怎样的文物大盗掘和大劫难啊?

甘肃省的文物管理部门有多失职?有多腐败?

其实张掖省的博物馆文物还真不多。

这个张掖古镇四四方方城中心的钟鼓楼也叫镇远楼,是明1507年建的,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让上了。

在西北地区有一种用杏干熬制的饮料,他们叫杏皮水,不过还行,酸酸甜甜的,喝完了以后还可以把杏干吃掉。

张掖两天的所见所闻都写在一篇发表了,前天晚上闹蚊子,没有点蚊香,所以没睡好,昨天没写完就困得不得了了。好心的朋友帮我联系去金塔寺石窟之事,虽然没有联系成,但也心存感激毕竟我的独驾文化之旅,特别是在西北地区,在刚刚温饱甚至旅游行业贪官很腐败的地方,考察文化,每天都在咬牙坚持。

我也明白了,我一个人能又开车又赶路,又看景点,又爬山,还要把自己的生活调理的舒适,睡眠太重要了,自己去除烦恼心理健康,享受孤独,克服困难也太重要了。

感谢朋友对我5次独驾,549天来6.4万公里绕地球一圈半还多的各种关心、关怀,每一份爱,都是我走下去的决心和信心。

好啦,喜欢就点赞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