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玉器存世作品的介绍

 新用户99079681 2021-02-14

  清代玉器,尤其是乾隆朝玉器,是中国古代玉雕艺术的高峰。乾隆朝玉器选材精良、器形规整、设计巧妙、意境高雅、雕工精美、新品迭出,玉器制作出现了空 前繁荣的局面。

  

  清代玉器无论在品种数量和制造工艺上都形成了玉器史上的一个发展高峰期。形成了不同风格和技术特色的"南玉","北玉"制玉中 心。清代玉器品种和数量繁多,以陈设品和玉佩饰最为发达。陈设品有按青铜器为祖型的仿古形式器皿及各种仁兽,瑞禽的造型,新增的品种有山水、花鸟玉山,浮雕图画式的玉屏等。玉佩的品种更为丰富,成为各阶 层民俗事项和服饰广泛佩戴使用的装饰品和吉祥物。

  清代玉器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一是从顺治到雍正时期,为早期,这一阶段战乱频频,玉器行业也处于萧条状态,可以说是一个过渡期,其特点是玉器品种和数量较少,也没有新的发展和特色;二是从乾隆至嘉庆时期,为中期,这一阶段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加上乾隆皇帝对玉器的情有独钟,促进了玉器行业的蓬勃发展,可以说是鼎盛期,其特点是玉器在品种数量和制作工艺上都较以往有超越性的突破;三是从道光至宣统时期,为晚期,这一阶段战端又起,内忧外患,玉料来源受阻,玉器行业萎靡不振,可以说是衰落期,其特点是宫廷制玉有所衰退,但民间市场仍较为活跃。

  

  由于清代琢玉工艺精进,玉器的碾琢工具与方法也不断得以提升,“玉山子”即为这一技艺飞速发展的产物。“玉山子”造型如山,宛如立体的绘画作品,以一种崭新的方式将山水人物及历史故事表现出来。本件作品不论从玉质、雕工而言都为佳品。山子表现的是“会昌九老”的故事,即唐代会昌年间,九位退休老人白居易、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真、张浑、李元爽、释如满等九位老人相聚洛阳香山游玩的场景。人物、山石、庭院刻画简洁有力,山体绵延起伏,生动质朴。

  清朝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高峰,玉器制作也达到了玉器史上最 后的辉煌时期。清代玉器,总体而言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 一个阶段是清初,包括顺治、康熙、雍正三朝。这一时期玉器较少,大多沿用明朝工匠艺人或使用明朝遗 留下来的玉器。第 二个阶段是清中期,包括清乾隆、嘉庆两朝。这一时期的玉器生产空 前兴盛,超越前代,出现了一些空 前 绝 后的玉器作品。总之,这一时期玉器数量多、品种全、工艺精,无论是在玉器选材,还是工艺纹饰诸方面,都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第三个阶段是清晚期,包括道光至宣统朝,玉器生产从高峰跌到低谷。这一时期宫廷玉基本停止,而民间治玉良莠不齐。玉器伪作盛行。

  

  玉碗造型雅致高 贵,碗口外侈,线形柔畅,底部有矮圈足,整器遵循“良材不雕”的原则通体光素,以突显玉质之美,示蕴天地山川精气之大器不琢。玉碗胎体薄厚均匀,碗壁磨製精到,抛光细腻,虽光素无纹,却十分费工,包浆呈凝油脂光泽,实为清代乾隆一朝玉碗之精品。

  玉石从古时的作为一种工具,发展到成为祭祀、王权的象征,继而成为人的品质的代表而进入人们的日常佩戴收藏之物,可以说承载了中华5000的悠久文化历史,它是精神.政治.文化.礼仪.财富的代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