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夕夜的聚会
文/李志敏 除夕夜晚,我们一家三口走进了大哥屋内屋外灯火通明的家。在那干净明亮的客厅里,玉白色的沙发上赫然坐着一排人,从西往东按顺序坐着大哥,三弟,弟媳和她一双正上大学的儿女,紧挨着是四弟媳和她两个上小学的女儿,靠边的凳子上坐着正嗑瓜子的四弟和大嫂。 看见我们的到来,站着的侄子和侄媳瞬间打上招呼:“二婶,过来了。”“二婶,来,来,来,坐这里。”“鹤新都长这么高了。”笑脸相迎的大嫂也热情喊起闺女的乳名。我们在侄子侄媳搬过的凳子上落座,一大家三代十七口人聚在一起,在春晚喜庆的播放中,嗑着瓜子,品着香茶,缓缓地说着家常话,几个孩子手拿手机背靠沙发兴奋地翻看着,不时还惊喜地大喊一声,抢到一个大红包。两个上幼儿园的孙子辈的小可爱则在地上跑来跑去,不时被大嫂和侄媳呼唤着。 “马涵玉,过来,来,给大家背背你的幼儿园歌谣。”大嫂热情地喊着她的孙女。黑发明眸穿着红袄的小女孩一蹦一跳地跑过来,但只是笑笑却不肯开口。“涵玉,来,给你三爷送颗糖。”在开发区教书的侄媳妇指挥起宝贝,小女孩就从乳白茶几上的彩盘中拿起一颗糖果跑到三弟面前送过,转瞬跑回。大家都笑嘻嘻地望着可爱的孩子。“静奇,静奇也会送糖呀!是不是把你手中的糖给二奶送一颗?”侄媳妇柔声对她四岁的小儿子教导着。 站在近前圆脸大眼身穿浅蓝背着鱼鳍状棉袄的小家伙看着手里的糖,迟疑着却不肯送到我面前。也难怪,一年也难得见上一两面,抱抱他送他好吃的零食时间都没有,生疏还不正常?倒是他的姐姐迅速拿起一颗糖放进我手里。“有人给,就不能再给了,不能一人得双倍。”身为公司领导的三弟风趣地大声笑着为孩子解围。“看我们的涵玉记性真好,还没忘这个离你家很远的二奶。”我大声说笑的同时乘机摸摸女孩的头。春晚在继续着,熟悉的身穿红衣头戴假卷发的贾玲在投入地演绎着,白色快餐杯里新的茶水飘动着袅袅的白气,“咯吧、咯吧”嗑瓜子的声音响彻四周。对农业在行的大哥从今年的天气谈到麦田的灌溉,我们也不时地插话谈各自田地的灌溉情况,说话声在稍作停留时,坐在一旁的儿子又询问起三弟家一双儿女学考驾照的情况。这时,一直坐在我身边上初中的女儿则想起什么,她“噢”了一声,站起身拿起我的手机朝坐着的众人连拍几张照片。 “我要发给不能回家的爸爸,让他也感受感受大家庭的温暖。” “我现在也给老爸发个新年祝福,提早拜年。”上大学的儿子也搭话。“我也给你爸发一个,把我们家的集体祝福送过去。”我也锦上添花。“打开视频,让这些小辈们的祝福一起送给二哥。”三弟大声建议。于是,大家在儿子打开的微信视频中来了一次新的欢呼拜早年高潮。一直在旁边坐着的四弟在大家的热闹平息片刻后开了腔:“我们弟兄四个都是四口人,现在大哥家已增至六口人,一大家已经十八口人了。今年除下二哥在外没回来,其余的全在,十七口人。这是我两三年来的心愿,想让大家在一起聚一聚。我那时一直觉得年轻,可现在孩子都喊上‘爷爷奶奶’了,真把人叫老了。自从咱爹妈去世后,弟兄们就很少在一起聚了,一过初六七,打工的又各奔东西了。孩子们很见长,一年年变化挺大,来到大街上甚至都不认识了。至于说到本家的红白喜事,必竟少的很,即使有一桩,也难得每人都参加。大年三十晚上,大家都在家,亲兄弟来一起聚聚,说说家事,增加增加感情,我感觉挺好的。”“好呀,好呀,这个建议好。要不大家也不会早早都来。”三弟笑着接话。 “在外地上学的青年人谈谈他们的学习生活习惯,少年们说说在哪所学校上几年级,我们大人们讲讲今年从事的行业收入如何,一家人说说笑笑,真好。”我也诚心挚意地说。“过年哩是高兴事,大家都来尽量不缺谁,都见见面。看看年轻人谁长得高,咱这大人谁显老?”大嫂也爽朗地开口。“这是好事。大家既然都赞同,咱们让它一年年延续下去。要不,明年除夕夜到我们家,感受感受我家的热情。我愿意让大家集体进门。”我提出一些想法。灯光,炉火,春晚,瓜子,糖果,茶水,一群满面春风笑脸相对坐定的人。它让我想起任何时候血浓于水的亲情永不会变,时间流逝带给人的感伤虽然存在,但对今天以及明天充满希望地生活却根繁叶茂。正是这一大家人环绕起来的大爱让我心底涌动起永不干涸的暖流。团结友爱和谐美好的家风气息飘荡着,在这除夕的夜晚,滋润并柔软着每个开心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