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七个人你一辈子都不会遇到在线收听

 乐道子真 2021-02-15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这七个人你一辈子都不会遇到。我们如果问自己,这一辈子不会碰到什么人呢?都是一些具有特异功能的人,譬如说武功天下第一,算命准确如神的。


在《庄子》书里面,他是道家的立场,讲了很多寓言故事,其中包括武功最高的人,拔出剑十步杀一个人,走千里之远,没有任何阻碍,天下无敌,我们当然没见过了。那算命的高手呢?他在街上看到一个人,立刻说出这人的祸福寿命如何,讲出年月日,准确如神。


我们现在学儒家就先不谈这些特别的内容了,我们谈的是很实在的人生。如果问孔子有没不曾见过什么样的人?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论语·述而篇》。这话说的很合理,君子就是努力修德行善,朝向圣人的目标去发展。但不要忘记在这句话后面他说: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他说善人我是没机会见到了,能见到有恒于行善的人就不错了。从这句话表面上就知道,孔子怎么可能认为人性本善呢?他没有见过善人,他希望见到的是有恒于行善的。所以说人性向善,还比较说得通。


接着在《论语》里面,至少有七次,孔子直接说吾未见,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所以我们的标题就定为:这七个人你一辈子都不会遇到。


我们从比较简单的开始,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子罕篇》。  喜欢美色,出于本能跟欲望,大家都可以了解的,但是喜欢德行,很少有像喜欢美色一样的。这话听起来有点道理。


子曰:“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论语·公冶长篇》。  通常我们听到别人讲自己的过失,就要先辩护,或推卸责任,说别人冤枉如何。这两句话孔子说没见过,其实我们认为还是有的。


孔子最好的学生颜渊,显然就是爱好美德至少像爱好美色一样。孔子的学生子路,在《孟子》书中就提到子路“闻过则喜”,子路听到自己有什么过失就很高兴,为什么?他可以针对过失去改善。


还有第三个孔子没见过的,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 (chénɡ)子曰:“枨也欲,焉得刚?”《论语·公冶长篇》    只要有欲望,就不可能刚强。后来发展出一句成语“无欲则刚”,这是不容易的。要真的做刚强者,就要想到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才是真的刚者,那要去哪里找这样的人?不容易的。


另外孔子又说了三个跟行仁有关的。因为孔子要“承礼启仁”,而“仁”是从真诚开始,每个人都有可能做到,但不见得了解为什么要做,也不见得真的可以去做到这个要求。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   可以看到孔子认为“行仁”是人生最高的目标,因为人性向善。他相对也说,“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这已经不容易了,孔子也没有见过。所以这两方面,都是孔子没见过的一方面喜欢仁德,另一方面讨厌不仁德。接着孔子又说,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 我未见力不足者。《论语·里仁篇》   这句话说的很好。听到孔子这样说,知道行仁就是从真诚开始行善,是人生最重要的事,你就努力去做,做一下你说力量不够。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力量不够的,这句话跟前面的对照就知道,完全是正面的鼓励。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论语·雍也篇》

孔子学生跟他抱怨,老师你讲行仁的境界太高了,我做不到。孔子说力量不够,走到一半才会停下来,走不动了。但是你却是画地自限,画一个圈圈,然后就不愿意向外努力走了。孔子对于“行仁“有充分的信心,没有人力量不够的,问题在于很少有人去立志要去行仁,或者立志不要碰到不仁的事。

子曰:“未见蹈仁而死者也。《论语·卫灵公篇》  我们一般听孔子说牺牲生命就会强调杀身成仁,要牺牲生命来完成仁的要求。因为人性向善,为了善而牺牲,完成了人性的要求。我们现在看到蹈仁而死。蹈就是走路去实践,为了实现仁而牺牲的,跟杀身成仁意思一样。为了人生最高的理想,实现生命最根本的要求而牺牲。这种牺牲不但不是牺牲,反而是完成了生命的基本要求。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论语·季氏篇》   总算孔子见到一些人还算不错的。看到善就好像自己赶不上,要快快跟他学习。看到不善的,就好像碰到热水一样,赶快避开。这已经非常好了,这跟前面所说“好仁跟恶不仁”的要求接近了。

孔子接着说: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什么样的人呢?隐居就是还没有出去做官,做事业的时候,求其志,要把自己的志向先了解透彻,掌握清楚。接着行义以达其道,一旦去做官,造福百姓,就做你正当的事,来推广自己的理想。所以内在的是心智,我定下来的愿望志向,外在的是行其道,把理想推展出来。

孟子继承了孔子思想,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篇上》。   当我还在穷困的阶段独善其身。独善其身绝对不是不跟别人来往,而是就我自己去行善。我身边接触的少数人,就尽我的力量建立适当的关系。达则兼善天下。孔子也用达,行义以达其道,我如果通达就要兼善天下,把对天下人的责任也设法尽到,就像孔子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就像孔子如果通达就要兼善天下,照顾天下的百姓。


当然最好的方法还是让所有的人都接受儒家正统的观念,先了解人性向善,向是力量来自于真诚,只要真诚,对于自己身边人的各种遭遇,一定会有同理心,想要去帮助别人,化解困难跟问题。


按照孔子的说法,修德是人生唯一的途径,我们将来也会看到在《论语》里,孔子提到立志求学之外,还有两个,一个是志于道,一个是志于仁。既然立志行道,又立志行仁,道跟仁有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关键。


我们念《论语》就要记得这句话,道是人类的正路,所有的人都应该走上人之道。仁是个人的正路,每个人都不一样。念《论语》就会发现,孔子的学生向他请教“仁”是什么?有八个地方,代表每个学生都希望问老师,我个人的人生的正路该怎么走?孔子因材施教。但是从来没有学生问老师道是什么?说明道不用解释,大家都了解,道是人类共同的正路。

道体现在礼仪跟法律里面。一个人做违法的事,当然是背离人道,因为法律是维持社会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做了违背礼仪的事,这也不合乎正道,要跟别人相处就有困难了。

这一集我们谈到有七个人你一辈子都不会遇到,为什么?这些人都是了解人性向善,从真诚开始努力行善,从德行修养入手,希望能够慢慢让自己成为君子,走向圣贤的目标。这些人一辈子不会遇到,正好是孔子高度的期许,希望我们从自己做起,努力朝我们难得见到的七种人,自己先做,不要等别人做了之后我们再来说,要像他一样。

下一集,我们的主题是活在当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会再继续看看孔子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这一集就谈到这里。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