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传统配色之浅碧深红

 长剑三尺 2021-02-15

中国传统配色的经典之作。

先看看古人对此的描述: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明袁弘道:

浅碧深红大半残,恶风催雨剪刀寒。

桃花不比杭州女,洗却胭脂不耐看。

《雕虫诗话》小回中外小眠斋,浅碧深红次第排。苦费平章风月手,自标花队写牙牌 

《十五家词》一剪梅  梅花

   浅碧深红拥素裳楚楚晨妆澹澹残妆霜姨雪姊伴昏黄月在回廊影在廻廊寂寞孤山处士庄漠漠湖光剪剪云光思量谁得配孤芳风袅兰香篆袅沉香

浅碧深红照眼明,画楼低处一枝横,轻轻莫动防花铃。笑撚芳华褰绣箔,有人妆罢正相迎,低声防露索花情。

清万茂先《黄牡丹》:浅碧深红处处逢,青皇何意漏秋容。

大藏经《伏狮祇园禅师语录》有“春风即在花枝上,浅碧深红古到今”之语。

 色彩与色彩的对比关系

色彩使用的深浅对比、色彩使用的轻重对比、色彩使用的点面对比、色彩使用的繁简对比、色彩使用的雅俗对比、色彩使用的反差对比等等。

浅碧深红的配色,是一组互补色的搭配。显示明快、热情,同时含有一份恬静。深红色属于传统的、中规中矩的颜色,浅碧色是安详的淡雅,正好形成互补。深对浅,热情对安静。

互补色:即在色相环上,恰好相对呈:180度的颜色,称之为互补色。可以达到一种令邻近色望尘莫及的活力四射的效果。

“红配绿”的最大缺陷就是土气,因此运用“红配绿”表现出最大化的亲切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虽然同为互补色,但是在颜色的明暗度上进行调节,从视觉上就会给人:不张扬、且营造出一种适宜的气氛。

这个搭配起来要把握尺度了,一不小心就会有“红配绿丑到底”的效果,要有比例,把红色或绿色大面积使用,剩下的颜色小面积使用,73或者82。还要有色彩使用的深浅对比。

红+绿是利用“撞色”将对比色搭配起来,大胆摒弃安全却不无平庸的同色系搭配法则,改变色彩的明度、饱和度。灵感源头是来自大自然赋予红花绿叶的妖娆风情。相撞理由是红、绿是色谱中的绝对对比色,但却都具有明快、热烈的性格。红绿搭配席卷国际时尚界,大牌设计师不约而同地让男女模特们换上酒红、玫瑰红、大红等红色系衣衫,具有强烈的梦幻感。

其实这种配色也不是舶来品,中国在唐代就盛行这种方法,著名的唐三彩就有这种搭配。

今年河南省春晚的舞蹈就把这个搬上舞台,收割好评如潮。

 但真正做到更多大众审美喜欢,还是要更讲究一些。要想把红配绿穿出清新利落的感觉,那么在选择红色跟碧色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变化!变化!变化!一定要让色彩有节奏感,韵律感。这个方法就是深与浅,大面积对小面积的对比变化。

中国传统配色的浅碧深红,无疑是一种经典。难怪李清照会为之感叹。浅碧深红色,花中第一流。

浅碧深红拥素裳,思量谁得配孤芳?

梅妒菊羞真性情,古今一脉韵悠长。

染匠黄荣华辛丑年正月初四于汉口陋室

另,大量读者还没有养成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阅读后顺手点亮“在看”,你的每一个“在看”,我都当成了喜欢!

原创真的很不容易,不仅是文字,图片里的植物染实物都是实际做出来的,多次想放弃。

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