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有勤劳致富,风调雨顺之吉祥寓意,“喜迎牛年”突出了新年的喜庆氛围。“牛年送福”则寄予了好运连连、心想事成的美好祝愿。 牛元素器物是很多股市、房地产、金融、财经及银行等人士案头的必备旺财之宝。 牛年,给新年来点“牛”气,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下拍场上的那些牛壶,看看制壶名家们做过的牛壶与雕塑有哪些。 牛盖莲子 拍卖预估价:450万 此壶直腹圈足、阔口出唇、短弯流、耳廓把。压盖式,盖面作拱桥状,犹如牛鼻,故取名『牛盖莲子壶』。此壶式为七老之一—裴石民先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创作,遂成为砂壶款式中的经典之作。 整器清秀敦厚、胎质细腻、色泽典雅;每一根线的始终、每一接合的过渡、每一棱角的锐钝,都极为用心,各处衔接一气贯通;比例协调、柔中寓刚,通器散发出一股扎实有劲的精神气。 牛盖洋桶 2010年预估拍卖价150万 牛盖洋桶壶系顾景舟1945年的作品,壶身铭:“东坡陶壶,唐贡山茶,玉女潭水,足供清人高赏”,边自落款:“乙酉秋月,鸿法兄清玩,范顺琪赠”。 整器雕造精美,顾老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多有新意,文化内涵尤厚,而且能自制自署,雕镂兼长,此壶出自名家顾景舟之手,传承有序,器形独特,当为方家所重。 盖款:大生 底款:中华民国江苏宜兴利用公司造 巴拿马宝会出品 段泥胎,胎质细密坚致,弯流耳把,假圈足,平盖起唇线,塑一卧牛作纽,其线条明朗,造型生动,气韵内敛自然,敦厚朴拙,壶身作鼓状。 上铭刻楷书“外朴为珍 中灵受益 顾彼浮生 鉴兹泡影 甲寅夏 利用公司潜陶刻”;另一面绘山水图。银钩铁画,笔法古意盎然。整器田园情怀浓厚,与中国茶道修身养性的精神不谋而合。 盖款:宜兴友廷 底款:邵 邵友廷,清咸丰年间紫砂大师,宜兴上袁村人,他精工壶艺,尤其善于制作鹅蛋壶和掇球壶。并传继子程寿珍,为其造就紫砂艺品的坚实基础,成为屡摘国际金奖的名手。 是近代制壶名家程寿珍的养父,他制作的紫砂壶大多工整、规矩,尤其擅长制作方圆器和加彩壶。邵友廷制作的器物,大多盖有“友廷”两字的椭圆形阳文篆印。 底款:铁画轩制 制作:吴云根 吴云根(1892-1969年),又名吴芝莱。1892年生于宜兴和桥,14岁拜汪升义(汪生义)为师。 1915年到山西省平定县平民陶器厂任技师、1929年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陶瓷科当技术员、1931年受聘于江苏省立陶瓷职业学校窑业科任技师、1954年进入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11月开始为紫砂厂招收第一批学员传授紫砂制作技艺、195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为紫砂'技术辅导员' ,成为著名的'紫砂七大名艺人'之一。 壶底印:江苏全省物品展览会特等奖状俞国良 红泥橙色明快鲜亮,质感温润。平盖内嵌于壶口,盖顶圆雕一卧牛为钮,昂首呻鸣,四蹄偃卧,似为“吴牛喘月”。壶身仿青铜酒器罍形,敛口折肩,筒腹,腹下内收,平底。短曲流,环形柄。肩部泥塑诗,腹部亦用彩泥堆塑山水亭榭图,泥绘到家,色彩丰富,手法精湛,画工细腻。 俞国良,民国时期制壶名家,又名祖琳,常为苏州赏壶大家吴大澄造壶。制壶精而气度浑然,擅长传炉壶,其技艺精湛、气韵混成,方圆器均显力道,宛若天成,1915年曾获巴拿马国际赛会奖,为民国时代紫砂界享誉海内外的一代宗师。 底款:汪寅仙 汪寅仙,江苏宜兴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14岁的汪寅仙考入宜兴紫砂工艺厂,从此和紫砂结缘。她先师从吴云根学艺,后转师花货大师朱可心门下。在名师的指导下,她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从1959年起,她和师傅朱可心共同临摹制作南京博物院的国家一级文物《圣思桃杯》获得成功,并作为国家艺术珍品送往苏联展出,艺术天赋在紫砂界崭露头角。随后,又先后临摹仿制紫砂历史上的名作,如时大彬的《印包》、陈鸣远的《梅桩》、邵大亨的《掇只》、冯桂林的《梅段》、杨氏的《风卷葵》、陈光明的《印包》、黄玉麟的《供春》等。 款识:何 道洪(盖款) 道洪(底款) 在造型上,为契合「牛」意,将壶体和盖、钮采用截盖式制作技法使之联合象形,把则摒弃较常见的垂耳形,撷取枝干生长中折拐而上的神态,或似乎是一只强悍沉劲的牛角,使牛与力互相映射,连袂塑形。 段泥复刻款卧牛壶 以牛为元素的融入紫砂创作其中,寓意着勤劳致富,务实生活方能交牛运,显牛气。把握好做人的心态,像牛一样踏实接地气,牛运才会随之而来。 以上几款“牛”壶,你有没有同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