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电影《草原晨曲》,展现了60多年前的包钢建设及白云鄂博开发场景,重温激情燃烧的时代

 我的小夜曲 2021-02-16

新中国成立之后,百废待举。

1952年,中共中央果断决策,要把这个泱泱数千年的农业大国建设成工业化国家,以实现工人阶级的绝对主导地位。

1953年至1957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借助苏联强有力的援建,集中力量开展156项重点建设项目。其中,内蒙古地区得到的五个项目,全部位于包头市。

1959年1月19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用特大字号提出了“包钢为全国,全国为包钢”的响亮口号,并在这个口号下面发表了《保证重点 支援包钢》的社论。

由此,包钢建设引起全国瞩目,得到各地支援。从此,包头这个并不被众人熟知的地方,以“草原钢城”的称誉传扬全国,很长一段时间内,名气甚至盖过了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呼和浩特。

正是这一年,以包钢建设为题材的电影《草原晨曲》在全国上映,片中同名主题曲也随之广为传唱,一度成为全国多地火车开动时的旋律。

我们从这部电影之中,剪辑了数段关于包钢及白云鄂博铁矿建设的影像,与大家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1、白云鄂博矿山的原始风貌及日寇对它的觊觎(约3.5分钟)

2、草原牧民祭祀白云鄂博大敖包的情景(约0.5分钟)

3、开采白云鄂博矿山的情景(约0.5分钟)

4、白云鄂博铁矿及白云鄂博居民区的情景(约0.5分钟)

5、包钢高炉的原貌及草原牧民的觉悟(约0.7分钟)

6、建设路、包头宾馆、包钢建设情景(约1分钟)

7、包钢高炉炼铁情景(结尾,约1分钟)

1958年11月,玛拉沁夫接到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任务,要拍一部反映包钢建设的电影,向国庆10周年献礼。在建设者们战天斗地精神的激励下, 玛拉沁夫很快创作出电影剧本和歌曲《草原晨曲》。歌曲的谱曲由曾创作了《敖包相会》的达斡尔族音乐家通福完成,热情奔放的旋律中对马蹄奔跑节奏的模仿,使得作品既具有欢腾跳跃的气氛,又充满了无边草原的宽阔之感。

1959年10月15日,包钢1号高炉出铁,周恩来总理亲临剪彩,从此结束了内蒙古“手无寸铁”的历史,一座现代化的“草原钢城”屹立于祖国北疆,而这首铿锵有力的《草原晨曲》也如同插上了翅膀,从此飞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让我们重温这首振奋人心的歌曲!

《草原晨曲》海报

资料整理:黄翔,网名“阴山小虫”,包头市本土文化研究中心  秘书长、包头市九原博物馆  理事、包头烹饪餐饮饭店行业协会  副会长。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尝百般滋味,感悟文化,修行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