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聊几句人文摄影。人文摄影可以分为三类,...

 黄河zpj6mn4vdh 2021-02-16
闲聊几句人文摄影。人文摄影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纪实摄影,一类是决定性瞬间,一类是艺术摄影。
 
纪实摄影的特点是力求图片的真实性与客观实际吻合,通常采用大景深拍摄。当然力求本身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因为摄影师视角代表了摄影师的立场,每个人的三观不同,对事物的理解方式与目的不同,其所展现的“真实”与客观现实往往南辕北辙。
 
所以,“真实”与否,需要读者自行衡量,自行理解。
 
比如说有人拍摄了一幅西藏同胞黑黢黢的脸,冠名为中国人。你说这张图片是真实还是不真实?是否有代表性,可以代表中国人?
 
再比如说摄影师Steve McCurry,使用和我同款的尼康FM2 + Nikkor Ai-S 105mm F2.5拍摄的阿富汗少女,画面意境深邃,引人注目。如果他拍摄的是一个官老爷的女儿,午后阳光下,慵懒地躺在坐床上,手里捻串葡萄。。。是不是也可以取名阿富汗少女?
 
这个事情告诉我们,人文纪实摄影,给图片取名很重要。同样是这幅图片,取名“乡间少女”,“无题”,“走在饭桌路上的凝视”,都不及“阿富汗少女”这样的定性。因为这样的取名,定义的是一个民族的苦难,容易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
 
给图片取名,相当于明确了图片的主题。在这个事情上,不能任由观众瞎鸡崽发散思维。摄影师要明白一点,你的图片最终的完成态是在观众的思考中,所以你必须学会引导观众的思维和注意力。
 
说纪实摄影与决定性瞬间是不是一回事?
 
决定性瞬间没有摆拍。所有的摆拍都不能称为决定性瞬间。纪实摄影中有决定性瞬间的记录,也有摆拍。
 
比如图中的椅子,就是德国著名摄影师迈克尔·沃尔夫拍摄。他的椅子系列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纪实摄影,二是具象艺术。从哪个角度去理解都没问题。但是不能从决定性瞬间的角度来理解。
 
阿富汗少女这张图片,属于纪实摄影中的摆拍,不是决定性的瞬间。
 
那么,决定性瞬间难道就没有摆拍了吗?
 
其实,擦边球也是有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陷阱设计。你预感到在某个场合会发生某个有趣的事情,你提前设置好了光圈和快门以及物距,这种拍摄手法是类似于摆拍的,但是从性质上讲,属于决定性瞬间。
 
纪实类的人文摄影,实际上是包含了决定性瞬间,但是因为决定性瞬间的影响太大,所以我单独将其拎出来讲,决定性瞬间也的确配的上单独一个门类。
 
决定性瞬间对很多摄影爱好者的影响深远。不过决定性瞬间的拍摄难度较大,最大的难度在于图片的主题要鲜明,要有趣味性,或者引导性。有的人跑到街上乱按一通快门,这是毫无意义的。
 
纪实类人文摄影很多时候需要组片。一张图片往往是不够的。比如图1,我拍摄的这张图片,要想具有某种意义,至少还要再配6张以上的图片。组片一般来说不应少于6张。图片中的这个设备,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姑且称为配线箱?如果你是这样命名:2020 乌鲁木齐 配线箱,2021苏州 配线箱 2023 广州 配线箱。。。。。。如果是这样一组命名的图片,就容易引起观众深层次的思考。
如果观众开始思考,你的图片就成功了一半。
 
至于说图2,重点不在于这种糖水片拍摄的角度或意义,重点在于给图片的配诗,配的文字。图片本身没有什么可以描述的,因此要靠画外的文字功夫。这种图片如果想要成为“好的图片”,同样需要性质相似的组片,以及最为关键的配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