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空中有潜在危险吗,宇航员为何都要带把手枪?第一次带就用上了

 无上科学信仰 2021-02-16

宇航员是人类迈向太空的先行者,要成为一名宇航员,不仅要有过人的专业素质,还要具有非凡的胆量,因为从运载火箭点火升空的那一刻起,宇航员就要面对各种未知的风险。

在人类的航天史上,有很多宇航员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遭遇了危险,甚至有人为此而献出了生命,比如在1967年搭载联盟一号升空的前苏联宇航员科马罗夫就因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失去控制,在与地面发生碰撞的瞬间失去了生命。还有1986年升空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后仅73秒就发生了爆炸,这导致了航天飞机内的7名宇航员丧生。这些事故充分说明了宇航员这一职业的危险性。虽然我国并未发生过如此严重的航天事故,但并不意味着宇航员就没有遭遇过突发状况,比如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他在火箭升空到距地面三十多公里的位置时,由于火箭与飞船的抖动,而经历了长达26秒的共振,这种共振会给身体带来极大的不适与损伤,而更多的则是心理上的恐惧。所以要成为一名宇航员,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是不行的。

宇航员这一职业具有极高的危险性,而其主要的危险来自于升空、返回和执行太空任务的过程。

那么除了众所周知的这些危险,太空中是否还存在着什么潜在危险呢?比如会突然跑过来一个外星人,钻进飞船中?这听起来就有些异想天开了,在近乎于真空的宇宙之中怎么会有外星人呢,而且迄今为止人类也没有发现外星文明存在的蛛丝马迹。

那么既然不会有外星人突然来敲门,那么宇航员为什么都要配备一把手枪呢?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手枪是宇航员生存用品中的必备项目,任何国家都没有例外,而且自从人类第一次踏入太空,手枪这个配备就存在了,而且第一次带还就真用上了。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太空行走的人是前苏联宇航员阿列克谢·阿尔希波维奇·列昂诺夫,当时列昂诺夫出舱活动了12分钟,并在返回的过程中由于宇航服膨胀而无法回到舱内,最终他设法打开了宇航服的阀门放掉了一部分气体才得以返回飞船。

不过这一次并不是列昂诺夫此次太空之行的唯一一道坎,在飞船返回地球的过程中,由于技术上的原因,返回舱的落地位置距离预定位置偏离了300多公里。当列昂诺夫和他的搭档别列亚耶夫打开舱门的一刻,两人傻了眼,迎接他们的并不是宇航局的工作人员,而是被冰雪覆盖的一望无际的原始针叶林。

这个时候,手枪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如果两个人没有任何的防身武器,那么在被冰雪覆盖的原始针叶林里可以说是寸步难行,因为你随时都有可能碰上凶猛的野兽和未知的危险。

如果没有手枪,那么两个宇航员就只能在返回舱内等待救援,那么是否能够及时获救就尚未可知了。但有了手枪就不同了,两个宇航员可以积极自救,在熬了两天之后,两个人通过滑雪的方式跑出了森林,随后遭遇了救援队,最终成功获救。所以,宇航员配备手枪并不是为了打外星人的,而是为了打地球上的猛兽。况且真的遭遇外星人,开枪也不是明智的选择,在失重的真空环境下,开枪会让你急速后退。返回舱偏离毕竟是意外,用得着每次都配备手枪吗?虽说是意外,但很常见,因为一点点的控制失误都可能导致大幅度的距离偏差,特别是苏俄,这种偏差的发生概率最多,最大的一次降落点偏差接近了500公里。

尝到了列昂诺夫事件的甜头,后来苏联又给宇航员们更新了装备,所配备的武器直接由警用手枪换成了既能打步枪弹又能打散弹的双枪管手枪。

有了如此刚猛的武器,只要返回舱能够安全降落,落在哪也就无大所谓了。当然,列昂诺夫事件不仅给苏俄提了醒,从此手枪也成为了全世界宇航员的标准配置,我国自然也不例外。

当年杨利伟升空的时候,配备的就是一把7.62毫米口径的自动手枪,这把手枪的杀伤力虽然不大,有效杀伤距离也只有50米,但胜在便于携带。为什么没有配备前苏联那种火力刚猛的武器呢?因为没有必要,现在的搜救能力已经比以前强大得多了,并不会让宇航员在野外呆太长的时间,一把小口径的自卫手枪完全够用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