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惊艳!今年春晚,这个节目当排“最好看”!

 Sonya_Lee 2021-02-16


近日,

在各台春晚节目争奇斗艳之时,

河南卫视春晚舞蹈《唐宫夜宴》异军突起,

以黑马之姿赢得满屏喝彩。

14位活泼灵动的“唐朝少女”,

从古画中走出,

演员们俏皮可爱的舞姿,

结合AR技术展示的虚拟场景,

被部分网友誉为“今年春晚最好看的节目”。

 绝对不能不看的春晚舞蹈  唐宫夜宴 

2月12日大年初一,

河南卫视春晚登上微博综艺榜晚会栏目类第一。

其中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

更是在微博累计超过1000万次观看,

“河南春晚舞蹈唐宫夜宴”也一度登上热搜。

据@猛犸新闻 2月13日消息,

河南春晚总导演陈雷介绍,

《唐宫夜宴》改编自2020年郑州歌舞剧院

在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中的参赛作品:

《唐俑》

整体上风格诙谐幽默,

又不失文化底蕴。

《唐宫夜宴》如此妙曼有趣

古典舞《唐宫夜宴》,

由郑州歌舞剧院舞蹈编导陈琳创作。

14名女舞蹈演员,

用婀娜多姿、秀逸韵致的舞姿,

将大唐盛世的传统文化形象

完美地呈现在舞台上。

据2021河南春晚总导演介绍,

《唐宫夜宴》并不只是讲夜宴,

而是以夜宴的乐师们为主角,

展示了唐朝少女们

从准备、整理妆容到夜宴演奏的过程。

为了体现丰腴的唐俑形象,

演员们穿着塞海绵的连体衣,

嘴里含着棉花,

而演员眼角两道月牙型的妆容,

也完全再现了风靡于唐代的女性面部潮流:

斜红 

值得一提的是,

此次河南牛年春晚呈现的《唐宫夜宴》,

经过了晚会栏目组的特别创作。

运用5G AR技术,

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

唐朝少女们在前往夜宴的路途中,

或嬉戏打闹,或梳妆打扮,或扑蝶戏水。

她们穿过博物馆,

越过彩墨渲染的山岭,

来到了金鱼飞在空中的故宫,

这场唐朝少女的博物馆奇妙夜之旅,

华美得像一场梦境。

该舞蹈灵感来源

据说是河南博物院的隋唐乐俑。

这组坐部伎乐俑有8件,

梳盘桓髻,脑后插梳,

上衣穿窄袖衣,

下系间色条纹高腰束胸裙,

肩披帔帛。

分别持排箫、琵琶、筚篥、钹、竖箜篌等乐器,

来自公元595年安阳市张盛墓。

彩绘坐部陶伎乐女俑  隋代

高19.5 厘米
1959 年安阳市豫北纱厂张盛墓出土

唐朝少女的博物馆奇妙夜

最令人惊艳的是,伴随她们灵动的舞姿,古画和文物在现代科技舞美的辅助下,徐徐呈现。

节目中穿插了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等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此外,还有“簪花仕女图”“捣练图”“明皇幸蜀图”等国宝古画,像是唐朝少女的博物馆奇妙夜。

1

妇好鸮尊

妇好鸮尊,商代后期前段,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小屯宫殿宗庙遗址西南侧妇好墓出土,是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

妇好鸮尊整体为一昂首挺胸鸮形(鸮,也作鸱鸮、鸱枭,是中国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鸮小耳高冠,圆眼宽喙,双翅并拢,粗壮的两足与下垂的宽尾构成三个支点。鸮颈后有鋬,头部后面开一个近半圆形的口,上面有盖,盖前端有一站立状的鸟,鸟后有一龙。面中部及胸前中部各有扉棱一条。

整体以雷纹做衬地,蝉纹、双头夔纹、饕餮纹、盘蛇纹等交互使用。喙的表面和胸部饰蝉纹,颈两侧各饰有一条一身两头的怪夔,两翅前端各有盘蛇一条,蛇头呈三角形,蛇尾向尾部延伸与翅平行。颈后部、盖面饰饕餮纹,鋬下、尾上有鸱鸮一只。盖下边沿有内折的子口,可与器口相合。器口下内壁有铭文“妇好”二字。

从铭文可知,该尊是妇好的器物。妇好鸮尊共有两件,形制、纹饰、铭文亦基本相近,为一对。另一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通高45.9厘米,重16.7千克。

2

莲鹤方壶

莲鹤方壶,春秋时期,1923年河南省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也是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

莲鹤方壶口为方形,高126.5厘米,长30.5厘米,宽54厘米。壶身为扁方体,壶的腹部装饰着蟠龙纹,龙角竖立。壶体四面还分别装饰有一只神兽,兽角弯曲,肩生双翼,长尾上卷。圈足下有两条卷尾兽,身作鳞纹,头转向外侧,有枝形角。承托壶身的卷尾兽和壶体上装饰的龙、兽向上攀援的动势,互相呼应。

壶盖被铸造成莲花瓣的形状,一圈肥硕的双层花瓣向四周张开,花瓣上布满镂空的小孔。莲瓣的中央有一个可以活动的小盖,上面有一只仙鹤站在花瓣中央,仙鹤似乎在昂首振翅,正在翘首望着远方,造型灵动。

3

贾湖骨笛

贾湖骨笛,新石器时代,1987年出土于河南舞阳贾湖遗址M282号墓,也是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

距今7800年-9000年的河南贾湖遗址,是同时期最为丰富的史前聚落遗址。1984年至1987年及2001年,这里先后出土了30多支用丹顶鹤尺骨制成的骨笛。笛孔有2、5、6、7、8之别,大多数骨笛仍为7孔。贾湖骨笛是我国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被称为“中华第一笛”。

贾湖骨笛不只是中国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更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实验证明,贾湖骨笛不仅能够演奏传统的五声或七声调式的乐曲,而且能够演奏富含变化音的少数民族或外国乐曲。它的出土,改写了先秦音乐史乃至整部中国音乐史,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4

簪花仕女图

簪花仕女图(局部)唐 周昉

辽宁省博物馆藏

一开场的背景图为唐朝周昉的《簪花仕女图》。

这幅画展现了唐代宫廷嫔妃骄奢闲适生活的一个侧面。全图分为“戏犬”“慢步”“看花”“采花”四个情节。

图卷右起是一位身披紫色纱衫的贵妇,手执拂尘侧身转首逗着一只摇尾吐舌的小狗。另一贵妇则肩披白纱,身着罗裙,右手挑起纱衫,左手招弄小狗。两人形成响应。另一贵妇凝视着手中的小花,似在沉思。其身后站着一个手执长柄团扇的侍女,低眉顺眼。再向前又一贵妇手里捏着一只蝴蝶,回首望着悠闲的白鹤。

远处还有一位身披自纱的贵妇,娉婷而来。整个构图远近高低,错落有致。人物形象则丰腴肥硕,神态安闲。勾线劲细流畅,风姿毕现。设色富艳浓丽,显出肌肤的质感和服饰的轻薄。以写实的表现手法传达出雍容的情致。此图的衬景如玉兰、仙鹤、拂葆狗也反映了当时花卉。

簪花仕女图(局部)唐 周昉

辽宁省博物馆藏

5

捣练图

在开场这段银幕下方的一张图是唐朝张萱的《捣练图》。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捣练图  唐 张萱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捣练图(局部)  唐 张萱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此图描绘了唐代城市妇女在捣练、络线、熨平、缝制劳动操作时的情景,在长卷式的画画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画中人物动作凝神自然、细节刻画生动,使人看出扯绢时用力的微微后退后仰,表现出作者的观察入微。其线条工细遒劲,设色富丽,其“丰肥体”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6

明皇幸蜀图

接着一个转场,正前方迎面向观众徐徐而来的是唐朝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明皇幸蜀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皇幸蜀图

唐明皇就是唐玄宗。在安史之乱的时候,丢弃了首都长安,从陕西经过很危险的一条山路,避难到四川去。四川古称“蜀”,皇帝凌驾到一个地方叫“幸”。这张《明皇幸蜀图》,就是记录唐玄宗避难四川途中的情形。

明皇幸蜀图(局部)

7

千里江山图

《明皇幸蜀图》之后,是很多人熟悉的宋朝画作《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由王希孟18岁时所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卷是北宋画家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此图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淼,气象万千,壮丽恢弘。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景色秀丽。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磨长桥各依地势、环境而设,与山川湖泊相辉映。

此卷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一向被视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杰构。

千里江山图(局部)

8

备骑出行图

紧接着,随着舞蹈动作的展开,屏幕里出现了三副画卷,右边是《树下美人图》,佚名,现藏日本热海美术馆。

此画为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纸本屏风画之一。画面正中是一体态丰满的女子,着长裙披帛,全身敷以朱色。左边那个一身青蓝色的应该是她的仆人。画面赋以石绿、赭黄、铅白为主调,显得人物典雅、妩媚。

树下美人图

9

《备骑出行图》

左边是隋朝的壁画《备骑出行图》,佚名,现藏于山东博物馆。

该壁画出土于山东省嘉祥英山徐敏行夫妇墓。徐敏行夫妇墓是于1976年在嘉祥县英山发现的。此壁画绘在墓室四壁与门洞内外。

所画人物都用铁线描,平涂颜色。着色以重彩为主,个别处兼施淡彩。《备骑出行图》中四个侍卫像,姿态不同,表情各异,用笔简练劲健,可见其独特风采。

备骑出行图

10

侍马图

中间是《侍马图》,佚名,现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和右边的《树下美人图》一样,也是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188号墓出土。

这是一幅具有浓郁西域风情的侍马图,木框紫绫边牧马屏风上绘有鞍马和侍马人。西域之马与中原之马的确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画家的笔下表现得更强健挺拔。

侍马图

如此精彩的节目,

网友们纷纷表示:

没看够!求全集!求重播!
为此,
河南广播电视台又安排了多场重播,

喜欢的观众可以刷起来了!

文|综合自河南共青团  3葡西法旅行课堂

图|河南省博物院 郑州歌舞剧院

3葡西法旅行课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