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的意义在于促进了社会的融合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大转型的时期,也是中国社会进一步融合为一的时期,是中国社会同质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这是一 个伟大的时期,融合是时代的潮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秦国的商鞅便是这个潮流的顺从者和推动着,商鞅成就了历史,历史也成就了商鞅。商鞅 的变法,极大地调动了秦国的积极性,包括生产的积极性和战斗的积极性,这是大家所熟知的。另一个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是商鞅变法促进了 中国社会的同质化进程,提高了中国社会的融合程度,这一点比调动积极性更具有意义。中国社会本来是邦国林立,各自为政的,一直到尧舜时期, 实行的都是各个邦国共同推举首领,通过禅让完成权力交接的禅让制。到了大禹的儿子启,把禅让变成了继承,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中国社会完成 了第一次融合。到了周代,推行了分封制,通过血缘将各个诸侯国联系在一起,中国社会完成了第二次融合。到了秦代,用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中 国社会完成了第三次融合。中国社会的每一次融合,都加深了社会同质化程度,背后都是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百姓相互交往密切程度的提高,是社会发 展在政治层面的反映。商鞅是中国社会第三次融合的先觉者和促进者,他对历史的贡献,的主要方面不在于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而是促成了中国社 会的融合,提高了中国社会的同质化程度。商鞅变法中促进社会融合的措施表现在,通过推行县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国家机制更加健全 ,制定法律,建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政权。奖励军功,制定二十等爵制度,通过奖励军功的制度,使得分封制下的爵位世袭的基础没有了,也就是从 这时时候起,中国的贵族开始退出了历史舞台,只剩下了皇族和百姓,开始了中国社会的平面化。后来到了二十世纪,中国最后的皇族也退出了历史 舞台,中国最终完成了社会的蜕变,成为了一个高度同质化的完全的平面社会。西方社会所追求的人人生而平等,在中国得到了实现。由于商鞅的变 法,促进了秦国的同质化和社会融合度,提高了社会的执行力,消除了旧贵族对王国的掣肘,使得秦国令行禁止,协调一致,就像一个人,脑袋能够 协调眼耳鼻口手脚等诸器官。反观六国,由于没有改革或改革半途而废,没有触及旧贵族的势力,使得旧贵族势力坐大,贵族势力和王国势力经常发 生利益冲突,使得王国的精力虚耗于内斗。以郡县制的秦,攻打分封制的六国,如同让一个手眼敏捷汉子攻打一群手脚不听使唤的人,焉有不胜之理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