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为什么不传位德才兼备的十一子永瑆,却选平庸的永琰?

 一枝独秀2603 2021-02-16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25岁登基,在位60年,当太上皇4年。乾隆这辈子一共是十七个儿子。其中五个儿子未成年就薨世,这十二个成年皇子里由于乾隆太长寿,有 八个皇子薨世在乾隆前面。所以等到乾隆六十年退位的时候,膝下还有四个儿子: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和皇十五子永琰和皇十七子永璘。乾隆的接班人只能从这四个人里选。可以说,选择的余地并不大。而这四个皇子里面,最有资格的就是皇十一子成亲王永瑆和皇十五子嘉亲王永琰。

我们首先确定的一点是,乾隆确定永琰为储君的时间是在乾隆三十八年。在此之前,乾隆一直希望立嫡子为皇后,但皇后的富察氏先后两个嫡子嫡次子永琏、嫡七子永琮相继夭亡。深受乾隆宠爱的皇五子永琪也在几年后早逝,尤其是皇嫡次子永琏九岁去世给乾隆的打击很大,为此乾隆破例追封永琏为皇太子。而嫡七子永琮在2岁就夭折了。先后两次立储失败导致乾隆很长时间不敢立储,到了乾隆三十五年以后,乾隆已经觉得此事不能再拖,而此时乾隆选择余地已经很窄了。而这其中最具竞争力的一个是皇十一子成亲王永瑆和皇十五子嘉亲王永琰。乾隆三十八年的时候,乾隆62岁,永瑆22岁,永琰14岁。这两个儿子最适合的,所以说乾隆朝能选择的只有永瑆和永琰

不能说永瑆比永言优秀和出色,永瑆聪慧睿智、为人内向,才华横溢,处事果敢刚毅,处事颇有主张。永瑆的性情内敛、为人规矩仁孝。这些只能说明永瑆有内秀,好文,善诗文,书法造诣很高。与封建士大夫比较亲近,汉族官员是比较倾向于永瑆,但永瑆缺点是武备欠缺,不善骑射,厌恶八旗子弟,其他方面没有见得有多优秀。乾隆自己虽然汉民族文化很高,与汉族士大夫也很亲近,但儿子如此显然不是乾隆能接受的,作为游牧民族擅骑射是必备的技能,而永瑆在乾隆看来过于柔弱,文静,乾隆怕永瑆是个宋徽宗。所以说永瑆这个特点不适合做储君。而且永瑆为人吝啬和刻薄,视财如命。对待下人十分刻薄。让乾隆觉得这个儿子难成大器。这是一个很大的劣势。

至于说永琰确实不如永瑆,永言最大的特点就是没特点,比较循规蹈矩,永琰当皇帝肯定不能开基立业,成为李世民这样的皇帝,但作为守成之君肯定可以,不能做出格的事。这是乾隆最为放心的,永琰天资一般,但贵在勤奋好学,六岁开蒙读书,十三岁通读四书五经。对比乾隆六岁能背《爱莲说》还是差得很远,永琰是在十四岁被秘密立储,从此时开始,乾隆开始了对永言的培养,但更多地是观察,十六年以后,三十岁的时候受封嘉亲王,直到在三十五岁登基。可以说在漫长的二十多年中,他经受了乾隆皇帝的种种考验,并最终在乾隆在世的时候登基。但也不得不说,永琰这个皇帝熬死了自己前面好几个哥哥才轮到他的。在余下兄弟里自己更是不用吹灰之力就登上了皇位。乾隆立永琰也是无奈之举。

永琰登基以后就是嘉庆皇帝,应该说嘉庆还可以,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他在位期间是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嘉道中衰就是由他开始时。满清进入内忧外患时期,在位期间爆发了白莲教起义,清朝统治危机出现。他继续推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清朝落后世界大潮。嘉庆三十五岁登基,在位二十五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