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信上趴着一群孤独

 介子平 2021-02-16
微信生态,是另一个虚拟社会,却很现实,是另一个心理世界,却很显现。

有人只晒诗文,不露行迹;有人只露行迹,不显专业;有的人只显专业,不表生活;有的人只表生活,不论国是。有一位意趣盎然的文学评论行家,所载所登皆四时景物,花开叶落,烟火中铺陈着零星的美学斑点。我觉得靠谱,专业人士从来在自己的领域出言有度,慎之又慎,他们深知即便沉浸其间多年,未必能够达到顶级。微信平台不是学术的场子,虽曰高手如云,仍不足以刊发严肃而枯燥的洋洋文论。

我则只刊千字随笔,其他无涉。生活两点一线,平梯移行,如不见终点的省略号,披星戴月,加班加点,按月等着工资。生存无济,遇事隔膜,其实许多人已被时代悄然淘汰,眼下苟延残喘而已,我便置身其间。至于行迹,该去的城市,三十岁之前便已走遍,故地重游,一概失望,村园门巷多相似,已然千城一面;未去的远方,过了风风火火年纪,懒得拂去行囊上的封尘,说走就走的旅行,有生之年,不会再有,古木衰柳心态,惟恐影响他人兴致。缺失恩爱秀恩爱,缺少社交秀社交,如我这般迂人,缺乏思想秀思想,虽曰浅而显、直而白,还总自作多情想着启发他者,殊不知你永远唤不醒一个装睡之人。

上班不做私活,下班不务公干,余时无余好,煮字疗饥,闲笔不闲,权当自我慰藉,然无以言说的心思,词不达意,言不由衷。一旦公之于众,你说的每句假话,呈现的每个假象,都会被人识破,此非约定的前提,只是对方有涵养,犀利凝视而未予道出。

隔浦人家,遥不相识,彼此均在,未见面庞。个性化知识存在差异,看法没有相同,至多相近,虽如此,为好帖子点个赞,诚于嘉许,宽于称道,并非出自礼节,确实从中受益。虽曰沉得住气,也要表明自己是个活人,仅此而已。炫耀知识的自恋狂,争露头角,炫技手艺的自矜者,伪媚饰非,皆难与之对话。却也不会滥赞,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于斧钺。待行家,不难有礼而难有体;待新人,不难有体而难有礼。微信的定型与规范,源于这个时代的文化塑造。

另辟蹊径的微信,以其内在逻辑纵横重组着跨界群体。有人付诸批评,从未停止对公共事务的发声,即便封号,公义之心不泯,热血之情犹在;有人一味称颂,嘴里全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爱国一旦挂在嘴边,无疑谎言,极易成为指责的道具,诽谤的利器,此即网络暴力常见症状。数落对方不足,拉低对方身份,使之与己等高,你的优秀,你的天赋,正是你的原罪,分心他人,而少自省,此为软暴力。鉴于此,不再厌烦那些秀恩爱、秀社交的帖子,不置喙他人,只快乐自己,无论熟人抑或陌生,都为他们梅花含笑、对着水仙的优游自得由衷欣慰。有行事任心、说话任口者,便有克制情绪、三缄其口者,后者多为体制内有些身份的人,名曰遵守组织纪律。潜水多时,总的出来换口气吧,那是你城府不深。

无名无姓的日子,养家糊口,有情有义的生活,像个人样,人生志向本不该虚胖。沟渠里的明月,同样可以清影起舞,天涯共时。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最终得以回归平凡,并以平凡的日常衡量其价值所在。微信虽是一个暂且忘却眼前不堪的取景框,回头一看,你还是你,我还是我,人本为活着而活着,而非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壮观之景,趋前皆支离,恢弘之举,细节皆琐碎,迷津问道时有,指点江山便免了吧,激扬文字偶见,为民请命便免了吧。过往有怀念,现实有感觉,将来有期待,经住了世间的种种无常,平凡里的圆满,即世俗里的功德,换算过来,就是微信里的平和。

视觉半径无限远,寸屏须臾不可离。微信的异度空间里,日日趴着一群极致孤独之人,起床前浏览,睡觉前扒拉,路程上翻阅,饭桌上回复,生怕漏掉一条别人知道、自己不觉的谈资。垂老还山,叶落归根,退休意味着离自由又近一步,未必,功能型桎梏或会更多。即便如此,并不能免,一部手机,替代所有,一个微信,包含所有,今日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明日何尝不会是你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