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藏族概况

 东方欲晓10 2021-02-16

    藏族是四川世居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境内。
    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部,俗称康,亦称康巴地区或康区。按地理特点,习惯上分为康东、康南、康北三路。首府康定。1995年末全州85。22万人,其中藏族66。33万人,占77。84%。全州多高山峻岭和深沟峡谷。地势特点是北高南低和西高东低,平均海拔3500米左右。东西走向的巴颜喀拉山脉绵延于北部,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成为天然屏障。境内山脉属横断山系,大雪山和沙鲁里山纵贯全境。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三条大川,汇集冰川融雪和山溪,奔腾湍急。气候为大陆性季风高原型气候,干、雨季极为分明。北部有大塘坝、罗锅梁子、色达、石渠等大草原,南部有理塘毛垭坝草原等。牛羊均具有耐寒、耐粗饲料,肉奶(酥油)兼用、肉毛兼用的优点,其中九龙牦牛以体型大著称。农作物主要分布在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及其支流的两岸,海拔在1300~1800米之间。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北部,青藏高原的东南缘。首府马尔康。1995年末全州78。96万人,其中藏族37。55万人,占总人口47。59%。全州是一个以高原和高山为主的地区。西北部为著名的川西北高原,东南部为高山峡谷地区,它们分别占全州面积的一半左右。岷江上游沿岸地区,是高山峡谷地形。中部为山原地带,是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的分水岭。黄河自青藏高原流到青海、甘肃和四川三省交界处,蜿蜒徘徊于草地,绕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弯,又折向西北流入甘肃、青海省。这里,就是九曲黄河的第一弯,黄河在四川境内流长126公里,汇聚了草地上的白河(嘎曲)、黑河(墨曲)和贾曲三条支流。黄河曲流处,是我国三大名马之一——河曲马的出产地。高山峡谷地区,山河相间,属季风气候,因受高原和高山峡谷地形的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木里藏族自治县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西北面,县人民政府驻地为乔瓦镇。1995年末人口11。75万人,其中藏族3。46万人,占总人口的30%。全县地处横断山脉,东跨雅砻江,西北抵贡嘎山脉,南邻金沙江,北高南低,山脉呈南北走向。雅砻江、木里河、冲天河自北向南,纵贯全境。气候随地势高低而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耕作区大多分布在河谷山腰地带,高原为牧区。
    汉文史籍记载,今日藏族的来源与古代羌人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秦厉公时,羌人首领爱剑“为秦所拘执,以为奴隶”。爰剑逃归,把秦国的先进生产技术带回河湟羌人地区,遂使河湟间的羌人由射猎前进到田畜,后“子孙支分凡百五十种”,其中大部分分布在今青藏高原上。秦献公(公元前384~前362年)初立时,“兵临渭首,灭狄戎”。爰剑之孙卯“畏秦之威,将其种人附落而南,出赐支河曲西数千里,与众羌绝远,不复交通”。其中一支,即发羌、唐旄,迁徙到西藏高原,“未尝往来”。发羌、唐旄与西藏高原原住居民融合,遂成为唐代的吐蕃人。汉代,今甘孜藏族自治州和凉山木里藏族自治县境内有白狼、唐取等羌人部落,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有冉、马龙   部落,今平武一带有白马部落。隋唐时期,四川西部、西北部和西藏东部有歌邻、逋祖、南水、弱水、悉董、清远、咄坝、白狗等羌人部落,史籍称为“西山八国”。今甘孜藏族自治州西部、西北部还有附国、东女国,南部有白狼国。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四土地区有嘉良夷(或嘉良羌),松潘西部和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北部有党项羌。公元7世纪,西藏山南地区的雅隆部落兴起,建立了叶蕃政权。吐藩王朝崛起后,尤其是松赞干布即吐蕃王位后,对内排除旧贵族,迁都逻些(今拉萨),对外征服了羊同(今西藏阿里)、苏毗(今西藏东北),同时实行开阡陌,造文字,定法律,制量衡等措施,使吐蕃成为一个新兴而强盛的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唐贞观年间,吐蕃向东发展,其势力发展到今甘孜、阿坝州和雅安、西昌地区,西山的诸羌部落都纳入了吐藩的统治之下,诸羌逐渐融合而形成了今天的四川藏族。
    四川藏族依地区分为卫藏、康、安多三个方言区。甘孜藏族自治州大部分农区和木里藏族自治县属康方言区。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色达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红原、若尔盖等县属安多方言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金川、小金、理县、汶川和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道孚以及雅安地区宝兴县藏族操嘉绒藏语。
    甘孜藏族自治州和凉山木里藏族自治县境内的藏族,自称“博”。就地域而言,他们自称“康巴”,即康人。秦汉以前,羌人活动地域在我国西北一带,汉以后记载渐明,虽不甚翔实,但已知今甘孜州南部地区,包括木里藏族自治县境内,为白狼羌活动地区。据80年代考古证明,其活动区域在甘孜州的巴塘、义敦、理塘、雅江和凉山木里一带。隋唐以后,甘孜州中部又出现了有关附国、嘉良一些较小羌人部落的记载。至于甘孜州东部和东偏南地区,秦汉时为笮人、徙人和冉人、马龙  人活动地区。西汉时以笮人、徙人为基础建立了沈黎郡(今雅安汉源),辖区包括木里;以冉人、马龙  人为基础建立了汶山郡(今阿坝坝汶),辖区包括今甘孜州东部地区。唐贞观十二年(638年),吐蕃统治白狼、党项各部,甘孜州和木里县境内的诸羌遂成为其属部之一。原甘孜州、木里县境内的白狼、党项、附国、嘉良诸羌,逐渐和吐蕃人融合而形成为今日的康巴藏人。吐蕃除融合诸羌之外,元以后尚有蒙古人的融入。唐末,吐蕃崩溃,甘孜州境内分化为许多部落,因藏传佛都维系,与吐蕃仍然一致。后来元世祖忽必烈统一康、藏,遂有蒙古人移入,元、明之交,青海和硕特蒙古部首领固始汗征服康、藏,封其王子七人于甘孜州北部的甘孜等地,称霍尔七部(清末尚存五部);又有瓦述蒙古部落移入,散居于各地牧区,至今许多牧民,仍称祖先来自青海的蒙古部落。蒙古人进入甘孜州境内后,因受吐蕃宗教、文化熏陶,逐渐融合于吐蕃,故除藏语中尚有蒙语借词外,习俗已完全与藏族相同。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藏族,也是吐蕃王朝向东扩展,融合了许多氐羌部落而逐步形成的。草地藏民,自称“安多哇”。隋唐时,在今川、甘、青边境一带有一个王国,名叫吐谷浑,王室是鲜卑族的慕容氏,其统治下的属民主要是白兰羌(在今青海省果洛地区)、党项羌(在今川西北草地)。由于土谷浑统治着诸羌部落,因而中原王朝授封给他们的统治者的官爵中往往加上“领护羌校尉”的职称。在风俗习惯上,吐谷浑基本受羌人影响,是一个以游牧为主的并兼事农业的国家。吐蕃向东扩展,灭掉吐谷浑,吐蕃人与一部分党项羌、白兰羌及鲜卑人融合,而逐渐发展成为今日川西北草地藏族。

    嘉绒藏民,自称“嘉绒哇”,也称“哥邻”(自称哥邻的藏族尚不止此)。唐代的西山,为成都平原以西、岷江上游诸山的统称,即今邛崃山、岷山一带的汶川、茂汶、黑水、理县、马尔康、小金、金川等地。当时,西山聚居着众多的氐羌人的部落,较大的有八个,并称“西山八国”。哥邻羌为西山最大羌部,“列入西山八国”的首位,其子为保宁都督府长史。保宁都督府在唐保宁县设置,位于今理县中部的薛城一带。藏话的“嘉”是“汉族”的意思,“绒”是溪谷,意为接近汉族的溪谷居民。嘉绒,就是隋唐时的嘉良(嘉梁)。吐蕃强盛时期,其势力曾东达阿坝地区的松(松潘)、茂。吐蕃占领西山诸羌地区后,逐渐与众多的氐羌人部落融合,而成为今日嘉绒藏民。

    白马藏民,自称“贝”。现居住在南坪县、松潘县和绵阳市平武县及甘肃省文县境内。新中国成立前,白马藏民依附于松潘藏族大部落,和附近其他一些少数民族一起被称为“西番”。1951年,原川北行署派民族工作队访问该地,听当地上层人物说,这部分少数民族也是藏族,因此暂定名为藏族。因为他们聚居在平武县白马乡,所以被称为“白马藏族”或“白马藏民”。根据史籍记载,并根据白马人目前所保留的民族特点,白马人可能是历史上一支氐族的后裔,而最大的可能是白马氐的后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