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水学历史文化(中篇)

 王伟玄空风水 2021-02-16

唐朝期间经济、政治、文化达到繁荣局面,各种学术百家争鸣。良好的社会基础为风水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温床,也孕育了一大批名师,如张说、浮屠泓、司马头陀、杨筠松、丘延瀚、曾文遄。其中,杨筠松最负盛名。他把宫廷的风水书籍传播至江西一带,并收录了一大批弟子,带领他们进行民间风水的勘察,起到了全面推广的作用。

  在唐朝的历代皇帝中,唐玄宗为风水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唐玄宗在位期间,设有司天监,专门观看天文现象,并要求司天监里的官员必须懂风水。杨筠松就在司天监里任过职,唐僖宗封他为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专门负责灵台地理事物。这一举措不仅为风水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基础,也促进了其在民间的传播。

  特别是在西北地区,敦煌一代有很多优秀的风水师。在当地流传的《诸杂推五胜阴阳宅图经》一书中提倡房屋向阳、居高、临水的原则,本书籍大大促进了唐朝的相地知识科学化。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的序文中批评过去的地学家,“饰周邦而叙文物,因丘墓而征鬼神,流于异端,莫切根要”。李吉甫在书中对山川形胜描写得很具体,如“函谷关成,路在谷中,深险如涵,故以为名,其中劣通,东西十五里。绝岸壁立,崖上柏林荫谷中,殆不见天日,东至崤山,西至潼津,通名涵谷,号曰天险”。后代的风水师经常模仿这种文笔描写地理。

  一直到唐朝后期,风水术风靡各地,相地活动与风水术也日益分化。其中,风水术侧重于选择坟地。据《通典》引《开元礼》记载,唐代不论官人还是庶人,卜宅兆、卜葬日,是一种很普遍的习俗。

五代时期有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钱鏐曾任镇海节度使,在苏南和镇江一带形成割据势力,以后建立了吴越政权。当时他准备修广牙城,大公府有个术士前来游说,王若改旧城为新城,国家的命运只有一百年。如果填筑西湖以修城,国家就会有一千年命运。钱鏐不客气地回答,我只想改旧为新,国运能有一百年,我也就心满意足了。后来,吴越国果真只存在了99年。这个术士虽然言中了,但是他主张填西湖,这种做法与风水的环保观念相矛盾。风水术是不主张填西湖的,还好钱鏐没有听信这位风水先生的话,给后世留下了一个美丽的西湖。

在唐朝风水术良好发展的基础下,宋代出现了许多名师和著作,并形成了形法派和理气派为主体的风水学理论结构体系。形法派是根据地貌形势来判断居处凶吉,把安家立冢的自然环境看成是和人类身体一样的有机体,以各种参数的协调配合作为理想风水。理气派是以五代北宋之际的陈传为该派宗师。从无形八卦等方位生克的观念入手,以虚拟的煞术宜忌代替现实,也有八卦、干支、天星、五行四大纲目。

 在宋代的皇帝中,宋徽宗是一个很相信风水的皇帝,他原先没有儿子。有个叫刘混康的术士告诉他,京师西北隅地势过低,如培筑增高,当得多男之喜。宋徽宗就命令大兴土木,叠起冈埠,果然得了儿子,徽宗就更加相信风水术了,改筑延福宫,又命灵素择地,修建上清篆宫,劳民伤财,导致国库空虚,武力下降,政权衰败。

民间的宋代,则更加讲究丧葬。根据《朱子家礼》,老百姓死后三月而葬,先把地形选择好,再择日开茔。除了这本书籍,宋代记录的风水文献大多并非出自风水师之手,而是由很传统的学者撰写。如高似孙、洪迈、袁采等人,根据风水理论结合生活经验,写出了为民众所赞同的治世要言。王伟玄空风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