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恩施地名文化拾趣

 黑龙江波涛 2021-02-17

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八百里清江孕育了璀璨多姿的民族文化,其中地名文化更是别具特色,如鹤峰走马镇、宣恩七姊妹山、恩施柳州城等等,无不形象而生动地反映了恩施的文化历史、物产、生活以及地形地貌。

以历史事件命名的地名

在恩施,因历史事件形成的地名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利川鱼木寨和鹤峰走马镇。

鱼木寨是个地地道道的土家族山寨,位于恩施利川的西部,地处318国道线利川—万县公路段中。鱼木寨占地6平方公里,居住着500多户土家山民。这里有土家古堡、雄关、古墓、栈道和民宅,是国内保存相较完好的土家山寨,景区内城堡寨墙、古栈道保存完好,数十座古墓石雕精湛,隘关险道惊心动魄,村民生产生活用具古朴传统,民族风俗别有风味,素有“世外桃源”之美称。

鄂西改土归流前,推行的是土司制度。鱼木寨在明朝时属龙阳峒土司地,历为土司盘踞。相传寨外的谭土司垂涎古寨已久,发兵征战,宅内的马土司顽强抵抗。谭土司把寨子围成铁桶一般,欲使寨中弹尽粮绝,弃寨投降。一月后,马土司投活鱼以洗之,暗示寨中水足粮丰,谭土司只好绝望地结束了这场战争,鱼木寨由此而留名。

走马镇地处湘鄂西交界处,从古至今都是边陲山镇的交通枢纽。走马文气很浓,武气也颇重。当地老辈人口耳相传这里原是岳飞将军练兵跑马和擂鼓发号战令的地方,金兀术也在这里屯兵驻扎过,故名“走马坪”。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走马镇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也是红四军诞生地。

在走马镇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将军岩,当地乡民对将军岩的虔诚就是一份执着的信仰。每年清明前后,背着香烛贡品登山祭拜将军岩的人络绎不绝。

走马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群众业余文化品种多、品位高、社会效益好,是“全国文明村镇”“楚天明星镇”。走马镇至今流传有古朴的柳子戏、花鼓戏、狮子灯、腰鼓舞、围鼓等多种民间艺术,2009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以逼真形象命名的地名

恩施的山寨地名与地形相似的地方也很多,如月亮湾、七姊妹山等等。在距恩施市区东郊5公里处的周家河村,有一座形似一把偌大圈椅的大山,名叫“椅子山”。这座山不仅因山秀水丽出名,还因山中建有一座古城——柳州城而闻名。

唐宋晚期,椅子山中的柳州城是世袭施州行军总管覃氏家族的军事行营。南宋末年,为抗击元军,谢昌元将建于象牙山的施州州治迁移椅子山,这里便成为一座重大的军事寨堡。后来,覃氏二世祖覃伯坚功封施州行军总管,筑城屯居于此,历经宋元明清950余年。椅子山中立有一块西瓜碑,从碑文考证这里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记载西瓜传播引种的历史。

被誉为“宣恩屋脊”的七姊妹山位于宣恩县东北部椿木营和长潭河两地交界处。传说玉皇大帝的七个女儿羡慕人间自由,结伴下凡,各自找到了意中人后被玉帝发现,强令返回,七姊妹违令不返,玉帝震怒,将七姊妹化作七座亭亭玉立、相依相伴的山峰,七姊妹山由此而得名。

七姊妹山现因幽美自然风光而享有“珍稀物种基因库”之称,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人们探险寻胜和避暑消闲的胜地。

以民间传说命名的地名

恩施有很多关于地名的神奇传说,如神龙溪、神龙洞、土神庙、雷打石、割肝坡……关于恩施州城西郊的月亮湾来历的传说更是百般离奇。

从恩施州城西门外的书院中学向利川方向出发大约2公里,就到了高桥坝村的月亮湾。月亮湾的出名,一是因为山湾的形体像月亮,二是山中有一座丹霞地貌的岩石形似月亮。传说这座岩石在夜晚闪闪发光。如今,这里建有“月亮湾度假山庄”,前来参观、旅游、度假的游客络绎不绝。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的月亮湾原始森林密布,白天黑沉沉的如夜幕一般,但在夜晚大放光明,尤其是那座半月形的红色石头山如星光灿烂。说也奇怪,月亮湾的其它地方都是古木参天,可单单月亮岩是光秃秃的红色砂岩一座,分外引人注目。

一天晚上,两位挑夫在月亮岩下歇脚,突然发现月亮岩上亮光闪烁,以为是反射的月光。可仰望夜空,并没有月亮出来,他们又惊又怕,以为若更怪异的事出现就会灾祸降临。两人坐等了好久,非但没有出现灾祸,反而返程的山路更明亮了。第二天,月亮岩的奇异现象被挑夫传了出去。之后,月亮岩被越传越神,有人说是嫦娥仙子怜悯凡间赶夜路的人,将她的梳妆镜取了一块嵌放在这里为路人照明。

以历史文化题材命名的地名

恩施很多地名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浓厚,如利川《龙船调》、建始《黄四姐》发源地,巴东的秋风亭,来凤的仙佛寺等等,先说说恩施老城区享有盛名的问月亭和古书院。

问月亭位于恩施老城北门外的碧波峰上,与挂榜岩相连,此亭建于唐代。相传,唐代不少著名诗人都到过问月亭,李白《把酒问月》就创作于此。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唐代大诗人李白被贬流放到夜郎。在夜郎流放生活中,李白夜登问月亭对酒当歌、赏月作诗,留下了传诵至今的名诗——《把酒问月》。

恩施老城南门外有一座古书院,建于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起始叫“风山书院”而后改名为“南郡书院”。后因书院改建在古城西郊的麒麟溪泮,又称“西郡书院”。过去,这里是文人聚集和推行科举、准备科试的重要场所。如今,这里建有书院中学,常有琅琅书声,这就是文化根脉的延续吧。正因传承了书院文化的因素,现在这里改名为“书院村”。

以姓氏人物命名的地名

在历史上,恩施各民族同胞在反抗外敌入侵的斗争中,不畏生死、勇于抗争。为缅怀他们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人们用地名记下他们的丰功伟绩,如将军山、红军桥、叶挺路、何功伟村、段德昌陵园等等,这里仅介绍陈连升广场。

陈连升广场位于恩施州城清江桥西头,地处恩施市区中心。陈连升(公元1777—1840年)土家族,恩施州鹤峰县邬阳乡人,行武出身,清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任施南协把总,奉调广东,驻守澳门。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大破英军于官涌,提升三江协副将,调守虎门沙角炮台。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腊月,英军猛攻沙角炮台,陈连升与长子陈长鹏率六百官兵拒敌数千,血浴奋战,终因寡不敌众,最后都以身殉国。为纪念伟大的民族英雄,恩施自治州人民政府在州城闹市中心建广场、刻石碑让世人铭记。

小故事《陈连升和他的战马》这样讲述,陈连升去广东听任这天,施南府衙门外忽然响起一片惊呼声:“快拦马,快拦马!”陈连升离桌走下堂来,见一匹鬃毛光亮的大黄骝马在衙门前飞驰,仰天嘶鸣,谁也近它不得。陈连升连忙扎袖紧衣,大步向马奔去。黄骝马见陈连升就像见到主人一样,立即服帖站住、仰头望地。到了广州,林则徐派陈连升镇守九龙炮台。一日,英国船队同中国巡逻船在九龙海面上开战,陈连升见中国水师力单势弱,立刻跳上了黄骝马,跑向各炮口下令:“开炮轰击英船。”此时,炮弹如雨,打得英船敌军昏头转向、纷纷逃散。九龙海战大获全胜,陈连升被提为镇守虎门、沙角、大角炮台的三山副将。谁料朝廷惧怕英军,尽管打了胜仗,还是罢了林则徐的官职。随后,英军又进攻沙角炮台,陈连升率领部下坚决还击。由于没有援兵,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将士们陆续阵亡。陈连升不愿黄骝马落入敌手,便用鞭子狠抽它赶快跑开,可黄骝马纹丝不动。眼看敌人嚎叫地冲上来,陈连升点燃大炮引线,用胸口堵住炮口壮烈牺牲。那匹黄骝马却没有死,它久久驻足在陈连升旁不断凄惨嘶鸣。被侵略者夺走后,黄骝马不食不饮直至饿死。至今,广州还有纪念陈连升的庙宇和纪念黄骝马的“节马碑”。

如今,恩施人民为了纪念抗英名将陈连升,在陈连升广场立有陈连升骑黄骝马的铜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