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第1365期】【河南·宝丰】张辰罡丨花椒仙子的传说

 智泉流韵原创 2021-02-17



 
花椒仙子的传说
 
文/张辰罡
 
 
宝丰西部流传民谣曰:“拜仙姑,拜仙母,正月初一到十六。仙姑仙母金山住,九子山神花椒树。”其“仙姑”、“仙母”所指的就是“花椒仙子”,从宋朝记载流传至今的这首民谣里,方可探究到花椒仙子的由来。
相传,“花椒仙子”是北宋宝丰县人,家住龙兴寺旁的小村张家庄,母亲是虔诚的信佛居士,常施饭路人,助困帮邻,赢得百姓赞扬。孕育十二个月后生一女婴,瞬时满宅异香,山花竟放,世人惊诧曰:此女不凡之身,质蕴仙体神韵。民间传闻:怀孕十月生人,十一月生妖,十二月生仙,十三月生神。女婴小名“幺妹”,仨月会说,周岁会跑,三岁随哥哥们爬山上树,十岁时家务女红样样娴熟。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幺妹香气萦身,所到之处天地可染,闻者大病立减,小疾忽消。及长,随母寺庙拜神礼佛时,遇高僧称其是“药王菩萨转世,救助百姓仙神”。幺妹不慕华衣,常女扮男装,时随做木匠的三个哥哥陪父亲进山伐木,采食做饭供父兄,采药施民利百姓,增长了很多见识,养成了良好品格。


清凉寺村是画神王希孟的祖籍,王家是烧瓷大户,瓷实木料既是木工所需,也是烧窑必备,干柴沟原始森林是理想之所,因常来常往张王两家缔结了“娃娃亲”,并在干柴沟的石板河处搭建“山场子”,约时聚集采伐木料。有次,山场子的“老木匠”独自外出采魔菇时,偶闻奇香,寻味望去,但见悬崖向阳处有棵木桶粗的花椒树,椒果赤红硕大,棵棵诱魂沁心。一时狂喜的“老木匠”急欲采种培植,忘记了“山规”,仗技凭胆攀崖而上,刚刚采把椒果揣进怀里,蓦然看到树后洞里有数只猛虎。惊悸中吓出一身冷汗,不慎滑下山坡,由此一病不起,月余而亡,葬于金山。
幺妹大名张芸香,以花椒为定情之物,与王家结为“娃娃亲”,年满十六待嫁时方知其未婚夫病夭,仍依规而行嫁入王门,守寡伺候公婆善终,抚养弟弟成家,后立志出家殉道,在父亲墓前搭庵建庙,恭塑神医扁鹊、药王孙思邈、医圣张仲景等神像,采集四季药物济救百姓,并护理“老木匠”采果培植的花椒树。金山庙名气渐盛,不忍孤寂的寡妇闻道归此,聚团互益身心,制药济世利民。时久年湮,风云多变,十年一大疫,五年一小疫的年代,瘟病流行多染老幼。时年大疫肆虐,十室九空。张家翁妪疫没,青壮外奔前,将染疾九子寄于金山庙,送予“老姑”代养,同时,王家也有九子入庵,遗留“老姆”照顾。


在古代,寺庙既是百姓的精神寄托之所,亦是贫困时的避难之处,这些出家的仙姑道母,自然就成了救苦救难的菩萨。洞悉世事,精通医理的仙姑,用金山采集的花椒煮水烫衣,沐浴幼儿肌肤,点燃储存的花椒叶和艾蒿,熏染殿寮屋室,名曰“驱魔障之气”,实则是灭菌防疫。老祖宗留下的规律:瘟疫始于大雪、发于冬至、生于小寒、长于大寒、盛于立春、弱于雨水、衰于惊蛰。千百年来天道规律可寻,智者守法可越。
疫过两年后,宋徽宗为追踪隐遁的王希孟而巡游龙兴寺,欲顺十八里干河拜谒周赧王时,在香炉垛止步而返,留下了“皇帝不过香炉垛”和“五朵莲屏”的佳话。
当避疫回归的百姓,看到骨肉康健无一夭折,皆跪拜仙姑,并发誓子子孙孙没齿铭记恩德。为还愿纪念仙姑,张王两家命子孙在金山上遍载花椒树,且年年不断,数年后漫山遍野,碧绿葱翠。因金山庙救九子成为张家和王家感恩的圣山,久之“金山”旧名渐失,而“九子山”之名便递世传扬了。因送子避难是在正月初一到十六日,所以,后裔在这期间举办“拜仙姑、拜仙姆”的活动。民间还有“正月十六游百病”的说法,也是为了纪念花椒仙子。有诗为证:凡体疾患生,湿寒隐隆冬。正月十六游,汗出身舒松。拜姑九子山,椒香闻康宁。仙子神威添,宝地驱百病。


后人为仿效仙姑之法,每遇瘟疫蔓延时,就煮花椒水洒屋烫衣,用艾蒿熏室。久之,用花椒水浸泡梁柱和窗柜之木,把落秋的干花椒叶柔碎拌泥摸墙,名曰“椒房”,俗称“镇魔屋",慢慢成为惯例,令居者闻香消灾,自然康健。后世流传,张王两家所送的九子中,多是逃难的流民为自保而遗弃在家门前的。疫后听说幼子被仙姑救护,康健成长,更是无限感激,又聆听仙姑避疫之法后,颂扬更远,越传越神。为旌圣尊贤,弘扬良风,县衙州府将此事呈报朝廷,皇上龙颜大喜,亲书“花椒仙子”金匾赐赠仙姑。自此,花椒仙子的故事在豫西世代传颂,名闻天下。
宝丰县城古有十座牌坊,南街一座,北街两座,东街三座,西街四座,而东街有座“花椒仙子”的“恩荣坊”就是为张芸香所立。何为“恩荣坊”?这是古代称谓,即皇帝对有功者的赏赐等级。譬如,奖赏大功者可立牌坊万世流芳,而牌坊的阶次可分“御制、恩荣、圣旨、敕建”四级。“御制”是朝廷出资建造,“恩荣”是州县出资建造,“圣旨”是皇帝下旨自费建造,“敕建”是符合朝廷规定条件者可报批自建。是故有民谣说:皇姑楼,恩荣坊,王家媳妇占荣光。花椒仙子救百姓,朝廷楷模民景仰!
而今,西部山区数万亩的花椒基地形成规模,二百吨的年产让地域百姓脱贫致富,走向了幸福快车道,而“花椒仙子”的功德依然代代传颂。九子山的金山庙,花椒仙子的塑像牌坊,木桶粗的花椒宗祖,做为历史文化的见证,将佑护盛世繁荣,国泰民安。
 
注明:此文摘自张辰罡先生待出版的《画神王希孟家在宝丰》一书。
 
2021年2月16日正月初五撰于琼州海甸岛
 
 
征文启事 :
第二届全国“孝贤杯”征文启事



作者介绍:

张辰罡,原名陈树钢,中共党员,人社局退职公务员。现为中国楹联学会、华夏诗词研究院、市作家协会等会员,省市妇联家庭教育专家团国学公益讲师、“中原好家风"宣讲团成员,平顶山市健步走委员会副主任、姓氏文化研究会张姓宝丰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宝丰县诗联家协会副主席、宝丰文化研究会创编部长。已出版《诗联格律》《佛联赏析》《宝邑碑铭》《教子之道》《宝丰诗词选》等七部书,编著叙事万言诗《海南行》,策划摄制《观音故里》专题片,培子独立成家立业,现为海大博士。


【总第1174期】“智泉流韵”杯全国“战疫”征文各奖项揭晓(上)

【总第1174期】“智泉流韵”杯全国“战疫”征文各奖项揭晓(下)

【总第1123期】【名家大咖】【北京】金思宇丨“战疫”诗书作品之一

【总第1123期】【北京】叶建华丨“战役”诗书之十三

【总第1088期】“战疫”征文【河南】郭进拴|首发文——大爱满人间

【总第1000期】热烈祝贺《智泉流韵》微信文学平台上线3周年出刊1000期

【总第1033期】纸刊《文艺界》免费发稿通知

【总第1033期】《智泉流韵》文学平台免费发稿及稿酬规则通知

【总第1306期】《文艺界》“县慈善专刊”总第六期发布

智泉流韵文化传媒主办:

合作支持媒体与单位:       

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
河南孝贤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平顶山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工作委员会;
河南智泰实业有限公司;

总编辑:  郭进拴 

主   编:  李建设 

执行主编:郭方向

副 主 编: 郭向敏

责任编辑:张   瑞

               张婉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