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牛献瑞,翰墨迎春---刘小平篆刻雅赏

 攸州刀郎 2021-02-17

      刘小平,1961年8月生,现供职河北省无极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篆刻委员会委员,石家庄市书协篆刻委员会副主任

       篆刻和论文多次参加国内重大展览和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书法》《西泠印社》《中国书法报》《中国文化报》《寻根》《书法报》《书法导报》等报刊发表“早期肖形印文化浅说”、“论肖形印艺术价值和当代审美趋向”、“肖形印美学三题、“惟妙肖形刀石生---浅论来楚生肖形印艺术”等发表论文近二十篇十余万字,出版有《当代河北篆刻家精品集·刘小平》(肖形印)、《当代十人经典篆刻作品集-刘小平》

牛年话牛

作者:刘小平

      

       鼠咬天开,牛辟大地。在生肖文化中排列第二,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对牛的崇拜源远流长,远古时期先民以捕猎求生存,所捕之牛一是食其肉,二是取其皮。商代牛主要用于祭祀,食用和占卜,到西周牛经过驯化,开始运用于农耕和交通运输,成为权贵人士乘骑工具,史书记载,孔子与老子都是乘牛车周游列国的。中国自古以农业立国,牛被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历代统治者都比较重视耕牛,过去传统农业社会中,农民与耕牛相依为命,对牛尤为珍惜。

         牛以草食为主,体壮力大,勤劳耐苦,耿直刚毅。在南方有水牛,北方有黄牛,西部高原有牦牛,黑白花奶牛是人民生活需要的主要奶源,还有敢与虎狼决斗、力大无比、性情凶猛之野牛。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关“牛”之文化,深深根植于传统民俗里。“鞭春牛”多见于民间,在立春或春节游艺活动中,扎制牛的模型,用来象征春天的偶像,以柳条为鞭,边舞边唱,意在顺应天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元代宋无作《老牛》:“草绳穿鼻系柴扉,残喘无人问是非。春雨一梨鞭不动,夕阳空送牧儿归。”诗意老牛辛勤一生,默默奉献之精神。

        相关牛的典故很多,“田单火牛”记述以牛参与军事作战之事,《史记·田单列传》:战国时期,燕国攻占了齐国大部分城池,仅剩莒和即墨之城由田单坚守,田单妙施一计,征集一千余头牛,将其牛身装上涂画龙纹的装饰,牛角绑上锋利刀器,牛尾捆上沾饱油脂的芦苇火把,趁夜色点燃牛尾所捆之火把,并选精兵五千紧随其后,火牛群狂奔冲入燕军阵营,火牛所到之处燕军大乱且死伤惨重,紧随之后的齐兵趁势冲杀,燕军就此慌乱溃败,此战使齐国收复了七十余座城池。

       因牛习性沉默迟缓,人们常把对蠢人讲道理比作“对牛弹琴”,把贤愚不分者视作“牛骥共牢”,而把作恶之人称作“牛鬼蛇神”。流传与牛相关的俗语很多,“初生牛犊不怕虎”“老牛拉磨慢工出细活”“泥牛入海无踪影”等等。

       吉祥文化自古以来久盛不衰,先人把象征意象之情感融汇与生活习俗,这种古老形式体现东方神韵和审美特征。在传统吉祥图案中,“春牛图”寓意祈求祥和平安,风调雨顺。“青云得路”童子骑牛放风筝,头青云直上,仕途顺达,官运亨通之寓意。“夕牛望月”展示老牛有折桂之意,寓意虽步入晚年,仍壮志不减。

        牛年即至,让我们脚踏实地,吃苦耐劳,无怨无忧,弘扬“老黄牛”精神,勇做“拓荒牛”,披荆斩棘,开拓进取,以“孺子牛”精神,致力于民族复兴大业。辛丑奋进,牛年日新,让牛年更牛。

刘小平篆刻雅赏


祝您牛年大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