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窗外传来叹息,他开门一看,背影很像死去多年的老父亲

 正经说文史 2021-02-17

明朝成化年间,小山村里住着一户姓房的人家,两兄弟都已成家,和老母亲成氏住在一起。山里人没有文化,当初儿子出生的时候,房老头图简单,按照排行随意取了名字。老大叫做房一,娶妻柳氏,夫妻二人老实巴交,屋里的脏活累活,都是他俩干,而且柳氏还负责做饭。

民间故事:窗外传来叹息,他开门一看,背影很像死去多年的老父亲

老二名叫房二,从小被成氏宠坏了,养成了好吃懒做挑三拣四的毛病。偏偏他的老婆杨氏,也是一个横挑鼻子竖挑眼,势利刻薄的女人。夫妻俩活干得少,脾气却很大,常常抱怨这不好那不行,有时候还抱怨柳氏饭做得不好吃,怀疑家里的伙食费被柳氏私吞了,总是弄一些粗茶淡饭敷衍他们。

成氏见房一夫妻俩太委屈,有时候会站出来帮他们说话。每当此时,杨氏横眉冷对,抱怨婆婆向着柳氏,话语极其难听。房二则拍着桌子吼叫,甚至摔碗砸盆。成氏见房二夫妻俩实在不像话,便做主让他们分家。

可是,这家也不是好分的。房二夫妻俩吵闹着,既要好田,也要好房,不然就不同意分家。成氏本想主持公道,无奈她的活起不了作用。后来,房一夫妻俩做了很大的让步,才把家分完。

房二要了三间正屋,要了十亩靠着河边的肥沃的良田,霸占了唯一的一头耕牛。房一只得住在偏屋里,要了偏远的八亩劣田。没有耕牛,农忙时,柳氏回娘家借牛耕田。

民间故事:窗外传来叹息,他开门一看,背影很像死去多年的老父亲

兄弟俩分了家,成氏轮流到两兄弟家里养老。第二年轮到房二时,杨氏不待见婆婆,整天指桑骂槐,有时候还不给饭成氏吃。成氏实在忍受不了,找到房二哭诉,让他管教一下老婆,反倒被房二呵斥了一顿。

成氏一气之下,跑到堰塘里跳水自杀,被洗菜的柳氏看见,喊来房一把她救了上来。从此后,成氏跟着房一夫妻俩过活,房一夫妻俩不要房二出一文钱。

房二夫妻俩的日子过得很不错,隔三差五地,厨房里飘出肉香。房二喜欢喝酒,常常把躺椅搬到院子里,他躺在躺椅上,悠然自得地喝着酒。

房二家里越来越富足,眼光高了起来,看不起人。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三年。这一天,杨氏嘲笑邻居的老婆穿衣没有品位,两人争吵起来。杨氏伶牙利嘴,占了上风,羞辱得邻居的老婆哭哭啼啼跑回家里,杨氏还不罢休,堵在邻居家门口大骂不已。

民间故事:窗外传来叹息,他开门一看,背影很像死去多年的老父亲

到了半夜里,邻居的老婆跑到房二的门前上吊自杀了。邻居告到县衙,县令把杨氏拘到公堂上用刑,然后投入监狱。房二赶紧去打点,县令很贪婪,房二拿出全部积蓄,还借了二百两银子的外债,才将杨氏弄出来。

经过此番折腾,房二的家境衰败了,还得挣钱还债。而房一经过几年艰苦奋斗,已经建造了新房,搬到村头居住了,当然早就买了耕牛了。

到了年底,房一杀了一头大年猪,送来一大块肉和一个猪腿。晚上,房二夫妻俩吃了炖猪腿后,躺在床上嘀咕起来。

这夫妻俩不是良善之辈,如今见房一过得比他们好,心态不平衡,两人数落起房一的不是之处。正所谓最毒妇人心,杨氏说道:“干脆,你半夜里点起一把火,把他家的新房子烧了。”房二也认为这样做解恨,便应承下来。

民间故事:窗外传来叹息,他开门一看,背影很像死去多年的老父亲

到了半夜里,杨氏喊醒房二。房二穿好衣服,忽然听见窗外传来一声重重的叹息声。他一惊,喝问是谁?打开门冲出屋外。只见清冷的月光下,一个老汉在前面走着。

看背影,很像父亲房老汉的身影。可是,父亲已经死了好多年了。房二想追上去看个究竟,却怎么也追不上老头。他快,老头也快,他慢,老头也慢。房二非得要看清这老头到底是谁,一直在后面追着。

后来,老头上了山。走到半山腰上,老头钻进了坟墓里。房二愣住了,这是他父亲房老汉的坟墓。他吓得转身就跑。

这以后,房二夫妻俩再也不敢起歹心了,他们不愿意再把房老汉气得从坟墓里跑出来。这以后,夫妻俩转变了心性,和房一夫妻俩亲近起来,也开始赡养成氏。没有几年,房二家里的日子也好了起来。

民间故事:窗外传来叹息,他开门一看,背影很像死去多年的老父亲

故事虽然离奇,道理却是朴实的。正所谓打虎还得亲兄弟,上阵须教父子兵,亲兄弟本应该相亲相爱,相互谦让,相互帮扶。故事采用了荒诞的笔法,在于借事喻理,与封建迷信毫无关联。

欢迎大家关注点赞留言评论,“正经说文史”祝读者诸君新年快乐,财源广进!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