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帘烟雨醉江南

 潇湘书院615 2021-02-17
一帘烟雨醉江南

说起江南,人们心头就会顿生出一缕柔情:悠闲的小桥流水,如画的楼台水榭,整洁的白墙黛瓦,清秀的阳伞佳人。然而,更让人陶醉的,却是那一帘朦胧的烟雨。

江南,是一个地域上的概念,广意上的江南,泛指长江中下游南岸地区。而狭义上的江南则一般是指上海、浙江、苏南、皖南等环太湖的区域,其中,最典型的城市代表莫过于“苏杭二州”。江南,自古就以才子佳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而著称,它人杰地灵、山清水秀,一直引领着美丽富饶的南方水乡景色。

在这里,承载着吴越春秋的浪漫故事,沉淀了六朝繁华的文化底蕴,汇集了近代文明的先进理念,继续着改革开放的风声水起……江南,总是给人以太多的想象,让人心旷神怡,令人想入非非,引一份不可名状的缠绵油然心头,使人陶醉其中。而到底它是什么呢,却又一下说不清楚。而这,也许就正是江南的魅力所在。

其实,也正如文章开头所说的,作为有形的记忆,江南有太多的镜像让人流连忘返。它可以是“小桥流水人家”的闲恬,可以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惬意,可以是“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灿美,可以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妖娆。你不得不承认,江南风情万种,千姿百态,惊艳袭人,独有风韵。它俨然就是一幅巧夺天工的山水画,是一曲人间少有的天外音。

一帘烟雨醉江南

尽管如此,可真正让人神魂颠倒、无法释怀的,还是江南那一帘特有而神秘的朦胧烟雨。它就象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似懂非懂;它就象一道纱幕半掩的风景,若有若无;它就象一抹划破黎明的朝霞,忽隐忽现;它就象一曲缥缈悠扬的音符,动感动听。那如梦如幻的感觉,如痴如醉的淋漓,如诗如画的韵味,恰似一场美丽的邂逅,一次相约的甜美。

不是吗?你听皇甫松说:“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梦的是何等悠闲;杜牧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洒的是何等广阔;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下的是何等迷蒙;李石说:“花飞飞,絮飞飞。三月江南烟雨时。”飞的是何等适宜。而宋代志南和尚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就更是一雨冠古今,无人敢超越了。可见,烟雨就是江南的一帧底色。

被人们一直津津乐道的《白蛇传》,把一个”人与妖”的爱情故事,讲的轰轰烈烈、感天动地,多少代的人都口口相传,随着现代影视剧的繁荣,今天它更是火的一塌糊涂。而这段特殊的爱情,就是从一场雨开始,一把伞结缘,活动区域也正是传统意义上的江南腹地——苏杭地区。如今西子湖迷人,雷峰塔耸立,金山寺仍在。显然,这是江南烟雨的一个特别的演绎,却也说明雨跟江南人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一帘烟雨醉江南

当你想起江南时,大脑中浮现的可能是姑苏小桥流水的园林,可能是西子湖畔的青青堤柳,可能是金陵城里的秦淮河岸,可能是太湖湾中的游客画船……然而,最能让你沉醉的,却也许是烟雨伞下一个佳人的惆怅,也许是石桥上几把雨伞的匆匆而过,也许是一个丽人正走进一条雨巷,也许是细雨霏霏中小船远去的影子。总之,一份烟雨的迷茫,才更有感染力,才更富有生活的情调,才更让人记忆深刻。

人们说江南的雨,细,斜,润,灵,蒙,有着独特的韵味。是的,它多情多意,飘飘扬扬,飞飞洒洒;它多愁善感,羞羞答答,缠缠绵绵。它就是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滋润着人们的心灵;它就是一首悠扬动听的抒情歌曲,净化着世俗的风尘;它就是一脉久别重逢的浓浓乡愁,沉淀着游子的情绪;它就是一声唠唠叨叨的叮咛嘱咐,温暖着儿女的身心。

当你徘徊在秦淮河边,沉思着十里烟雨的秦淮厚重;当你徜徉在金鸡湖畔,凝望着一湖烟雨的朦胧景色;当你逍遥在西湖断桥,感悟着《借雨伞》的故事唯美;当你漫步在蠡湖湾处,眺望着西施隐处的烟雨缥缈。此时此刻,你对江南烟雨的认识,一定会有一个质的升华。春雨的淅沥,夏雨的清凉,秋雨的连绵,冬雨的冰冷,淋着岁月,湿着年华,点滴着痛楚。

白居易曾经“三忆江南”,可谓是无人可比,首首精辟,至今仍是江南诗之翘楚,景之美卷: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品味着白居易的千年美词,遥忆着江南风景,心头欲游江南之意,更愈加迫切……我想,春天已经到了,也许就在一个春雨霏霏的日子——流连枫桥畔,江南复相逢!

一帘烟雨醉江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