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莞市万江——谢氏宗祠(17)

 襄阳孙金福 2021-02-17

2021年2月16日(大年初五)上午,事先在网上搜索到谢氏宗祠,距离我10.7公里,9点钟导航出发,20分钟便到了位于东莞市万江区大汾社区上甲村——谢氏宗祠。

据宗祠碑文记载:上甲谢氏宗祠建于清代(1870-1880)年间,占地面积1500平米,前后经历多次维修。宗祠坐东南朝西北,三开间三进四连廊布局,总面阔11.5米,总进深38米,总建筑面积437平方米。由于自然灾害对宗祠的破坏,故分别于1979年,1993年,2004年进行修复;2017年进行全面保护修复,成为上甲保存最后的古建筑。2014年5月成为东莞市政府文物保护单位。

宗祠青砖墙体,红砂岩墙裙、门框;前两进屋顶为灰塑船形脊饰,硬山顶,人字山墙;第三进为火山墙。首进为红砂岩柱础和柱,二三进为红砂岩柱础,木柱结构。宗祠木斗拱和红砂岩柱头都有精美图案和人物故事雕刻。

谢氏宗祠上世纪50-60年代曾用做生产队仓库,70-80年代用作罗屋大队鞭炮厂及材料仓库,1990-2000年租给上甲快捷玻璃钢制品厂车间,2010年-2016年用作文化康乐中心,农耕工具博物馆,现在用于村民康乐中心。

宗祠大门上有一对门联:人物东西晋;功勋南北唐。此联非常自豪地展示谢氏家族历史上的辉煌。晋朝时,由于以谢安与谢玄为首的陈郡谢氏士族位高权重,政治地位极高,引领风潮,所以该时期出现了一大批谢姓名人,包括:谢鲲(晋朝名士,亦是谢安之伯父)、谢尚(名将,谢鲲之子,谢安从兄)、谢安(东晋名臣,淝水之战运筹帷幄者)谢万(名士,谢安之弟)、谢玄(东晋名将,淝水之战前线作战者,谢安的侄子)、谢道韫(才女,谢安侄女,谢奕之女,王羲之的儿媳妇,王凝之的妻子)。

柱榫上的镂雕,出自哪一阙的戏文,我虽不能确切地告诉你,但那人物是弥勒无疑,也像布袋和尚,赤脚的,脚踩一只什么动物,头顶祥云。宽袖,大肚子,衣襟敞开,手持长串的方孔铜钱,笑容可掬,形象生动逼真,非常的活泼可爱。檐下的横屏彩绘,色彩鲜艳,民俗风情浓厚,很民族化,图案中的鸾凤、麒麟这些吉鸟瑞兽之间,却出现菠萝的浮雕,这种组合在其他地方很少见,想想并不奇怪,菠萝是热带或亚热带果品,明显的岭南风土特征。

    老河口:孙金福编辑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