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可托海,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不枯斋 2021-02-18


一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突然窜红,还登上了央视春晚。

“那夜的雨,也没能留住你;山谷的风,它陪着我哭泣......”,忧伤的旋律和背后牧羊人和养蜂女的故事,引得众人泪雨滂沱。

可可托海在哪里?它是什么样的存在? 

我们一起来揭开其背后隐秘的往事。

可可托海的牧羊人 王琪 - 可可托海的牧羊人

01 

新疆之北


可可托海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相当陌生的名字。

但对于上一辈的很多人,这个地名熟悉又亲切!因为可可托海代表着一个年代、一段岁月、一串刻骨的往事。

可可托海对哈萨克牧人来说,只是世代游牧之地……;同时,可可托海也是一个镇,一个矿区,更是一个世界级地质公园。

作为阿勒泰地区富蕴县的一个小镇,可可托海位于新疆的北端。

国人常说,没去过新疆,不知道中国有多大!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可托海太过遥远,仿佛位于世界的尽头。

如下图,即便在新疆,可可托海依然属于边疆的边疆:距乌鲁木齐约500公里,距阿勒泰市236公里。

▲可可托海的位置图

与多数人对新疆的既有印象不同,这里没有沙漠与戈壁滩,也没有干旱和荒芜!事实上,可可托海群山环绕,湿润且绿意盎然。

注:以天山山脉为界,新疆大致被分为南疆和北疆。

南疆以沙漠、戈壁滩为主,不过塔里木大油田也在南疆;北疆则被形容为“塞外江南”,湿润且风景迤逦。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可可托海的东北部是阿尔泰山起伏的群山,西南是一撒千里的准噶尔盆地。

之间,则是数个断陷盆地从南至北依次串珠状排列。

在雪山之水的滋润下,这里土地肥沃,牧草丰美,是逐水草而牧的哈萨克人,最美的世代家园。

而源于阿尔泰山南麓的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流向北冰洋的水系,由北向南穿过可可托海镇。

然后一路向西,注入哈萨克斯坦的斋桑泊,最终汇入北冰洋。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极寒之地,却拥有无比荣光的岁月。

可可托海的极致风光、独特历史记忆,令人向住!

02 

花岗岩地貌

▲小东沟花岗岩地貌,美得无法名状。

吐尔洪盆地的可可苏海,是一个沼泽性湖泊;在可可托海盆地,则形成了著名的伊雷木湖。

——清澈的伊雷木湖,因可可托海地下水电站而闻名于世。
在伊雷木湖东侧的山顶岩壁,至今还保留有多处岩画,内容以羊、马、驯鹿等主,线条拙朴而生动,是古时游牧民族的生活写照。

历史上,乌孙、突厥、柔然等,都曾以此为家园。

通过小东沟的山路,则是一条牧道。每年春秋两季,牧人会沿着这条牧道,赶着羊群,往返于夏冬两个牧场。
夕阳中,一群从深山转场的哈萨克牧民,尘土飞扬地行走在羊道。

就这样,那首歌中牧羊人和养蜂女的爱情故事,每天都可能在可可托海的丛林和牧场上演。

▼300公里的日夜兼程,只为了山那边的一片草场。这就是延续了三千年的大转场

03 

地质圣坑


除了牧羊人的爱情故事,外界关注更多的是可可托海的矿坑。

很久以前,生活在可可托海的哈萨克牧人,便发现这里盛产宝石。

1935年,以赫洛舍夫为首的前苏联地质调查团,沿额尔齐斯河而来,发现了著名的3号矿脉。

1941年,前苏联开始对3号矿脉进行勘探和开采。

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中苏联合勘探与开发,成立了新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可可托海矿务局。

▲中苏蜜月期的合作开采

1955年以后,中国收回可可托海的管理权,开始了独自勘探与开发。


1999年,三号矿脉曾经一度闭坑,并在采坑形成人工湖。

2006年,矿山重新恢复开采。

将积水疏干后,这个长250米、宽240米,深约140米,气势磅礴的著名“圣坑”,得以重见天日。

▲著名的三号矿坑

可可托海3号矿是全球地质界公认的“天然地质博物馆”,与著名的加拿大贝尔尼克湖矿齐名。

到了中苏交恶之时,从这个矿坑挖出的稀有金属矿,源源不断地通过额尔齐斯河运往前苏联,用以抵偿我国欠这个国家的外债。

因矿而建的可可托海镇,曾经熙熙攘攘,热闹又喧嚣。现在采矿大军已撤离,这里成了一个静寂的小镇。


转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