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兰亭集序》4(完结篇)

 晓梅老师lahb2j 2021-02-18
④每览昔人感之由,若合一,未尝不嗟悼,不能之于怀。死生为虚诞彭殇为妄作
【译】每当看到古人(对生死)发生感慨的原因,像符契那样相和(意思是发生感触的原因相同),不曾不面对文章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妄之谈。
每览昔人感之由:兴,发生、引起。
若合一:契,即符契,古代符信的一种,以金玉竹木等制成,上刻文字,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未尝不嗟悼:临,面对。悼,悲伤。嗟悼,叹息哀伤。
不能之于怀:喻,明白;一说是消解、释怀的意思。不能喻之于怀,不能明白于心。意思是,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文章,就为此悲伤感叹,也说不出是什么原因。
死生为虚诞:固,乃。虚诞,虚妄荒诞。
彭殇妄作:彭,即彭祖,传说他曾活到八百岁。殇,未成年而死去的人。为,是。妄作,虚妄之谈。
词类活用:固知死生为虚诞,彭殇为妄作(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把……看作相等
 
后之视今,亦今之视昔,悲!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斯文。
【译】后人看待今人,也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啊!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作的诗。虽然时代不同了,事情不同了,(但是)引起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感慨。
今之视昔:犹,犹如,好像。
:夫,语气词,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一也:致,意态、情趣。
古今异义: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表原因,……的原因
状语后置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斯文(于,对)
 
【分析】第四小节说明作序的缘由。
文章紧承上文“死生亦大矣”抒发议论,从亲身感受谈起,指出“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和自己的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所以“未尝不临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接着把笔锋转向了对老庄的批判——“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认为那完全是“虚诞”和“妄作”。东晋时代的文人士大夫崇尚老庄,喜好虚无主义的清谈,作者能与时风为悖。对老庄这种思想的大胆否定,是难能可贵的。
然后作者从由古到今的事实中做了进一步的推断——“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基于这种认识,所以才“列叙时人录其所述”,留于后人去阅读。“世殊事异”,但“所以兴怀,一也”。这就从理论上说清了编写《兰亭诗集》的原因。
最后一句,交代了写序的目的——“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