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3

 晓梅老师lahb2j 2021-02-18
《国风》好色而不,《小雅》怨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kù】,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mǐ】不毕。其文,其辞,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极大,举类迩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zhuó】【nào】污泥之中,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世之垢,【jiào】然【nì】而不【zǐ】者也此志也,与日月争光可也。
【译】《国风》好描写男女恋情但不失分寸,《小雅》怨愤发牢骚但不坏乱礼法。像《离骚》,可以说兼有二者的优点。(屈原)往远处说提到帝喾,往近处说提到齐桓公,往中古说提到商汤、周武王,(称引古代帝王)以此讥讽当世的事。他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治乱的条理,无不完全显现出来。他的文笔简约,他的用语含蓄隐晦,他的志趣高洁,他的品行正直。其文辞描写的是寻常事物,但是它的意旨却极为博大(因为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列举的事例浅近,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他在《离骚》里面多用美人香草来比喻;他的品行正直,所以至死不容于世。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的境地,浮游在尘埃之外,不为尘世的污垢所辱,他是出淤泥而不染、保持高洁品德的人。推赞这种志趣,即使同日月争光也可以。
《国风》好色而不:淫,过读、无节制。
《小雅》怨而不乱:诽,指责过失,部编版课文下注释引申为“发牢骚”。
以刺世事:以,介词,用。刺,指责、讽刺。以刺世事,以(之)刺世事,(称引古代帝王)以(此)讥讽当世的事。
道德之广崇:广崇,广大崇高。
不毕:靡,无、没有。
其文:约,简约。
其辞:微,含蓄隐晦。
类迩义远:类,事物。迩,近。
故其称物芳:称,称许。称物芳,直译为“称赞事物美好”,其实是指“《离骚》里面多用美人香草来比喻”。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淖、污、泥,都是“污浊”的意思。
世之垢:滋,黑。
而不者也:皭,清白、洁净。泥,沾污。滓,污染。皭然泥而不滓者也,直译为“(屈原)是洁净的,沾污但不会被污染的人”;意思是,(屈原)是出淤泥而不染、保持高洁品德的人。
此志也:推,推赞、推许。
通假字:
靡不毕/举类迩而义远(同“现”,显现、表现)
其称文小而其极大(同“旨”,意旨)
词类活用:
道德之广崇(形容词作动词,阐明)
蜕于浊秽(名词作状语,像蝉那样)
判断句: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被动句:世之滋垢(获,辱、被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