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你: 把大象关进冰箱,需要几步? 对于这个家喻户晓的问题 你根本无须思考 就给出了正确答案: 需要三步 第一步:打开冰箱门; 第二步:把大象赶进冰箱; 第三步:关上冰箱门。 完美! 标准答案!! 可是 如果有一天 你的物理问你: 把灰太狼关进笼子需要几步? 如果你的答案是: 需要三步: 第一步:打开笼子门; 第二步:把灰太狼赶进笼子; 第三步:关上笼子门。 这个时候 等待你的 可能是 或者是 因为正确的回答姿势是这样的: 第一步:用刀裁出一个4cm×6cm的硬纸片; 第二步:在硬纸片的一面贴上一只灰太狼的照片; 第三步:在纸片的另一面画上笼子; 第四步:将小木棍一端从中劈开一段,将硬纸片正中插入,并用胶水粘结实。倒数一、二、三,然后用双手快速搓动木棍,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哇! 灰太狼竟然就这么被关到笼子里了。 可是当你停下仔细看 咦!灰太狼和铁笼子又跑到硬片的两面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灰太狼并没有进入笼中,这只是我们的一种视觉错误,这种现象叫做“视觉暂留”。人眼观看物体时,成像于视网膜上,并由视神经输入人脑,于是人感觉到物体的像。但当物体移去时,视神经对物体的印象不会立即消失,会延续0.1 -0.4秒的时间,这种残留的视觉称“后像”,视觉的这一现象则被称为“视觉暂留”。 下面来做个小游戏吧! 注视下图美女鼻子15秒 不要眨眼哟 然后再右侧空白处 留言回复你看到什么? 视觉暂留现象首先被中国人发现 宋代的 “走马灯”就应用了视觉暂留的原理 关于走马灯还有一个与王安石有关的故事 传说王安石20岁时赴京赶考,路过某地恰逢元宵佳节,只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上联是:“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联:“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瞬间想到了走马灯,立即以招亲联应对出,考取了进士。王安石返乡路过那户人家,发现招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结果被招为快婿。 一副巧合对联,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 在科学史上,最早提出视觉暂留的是英国伦敦大学教授皮特'马克'罗葛特 1824年,他发表了研究报告《移动物体的视觉暂留现象》。 动画、电影等视觉媒体形成和传播就是利用了视觉暂留。 人在观看电影时,银幕上映出的是一张一张不连续的像,每秒钟要更换24张画面。但由于的视觉暂留作用,一个画面的印象还没有消失,下一张稍微有一点差别的画面又出现了,所以看上去感觉动作是连续的。每秒播放24张画面,是因为视神经的反应速度的时值是二十四分之一秒。 最后,让我们看一手绘的电影吧! 孙悟空大战超人! 如果觉得不错 你也做一个属于自己的电影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