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虎岗 浪漫物理人,著有《发现不一样的物理》《挑战压轴题-中考物理-轻松入门篇》《初中物理是这样学好的》等畅销初中物理图书。 最近几天,你没有被“人造太阳”刷屏 各大媒体纷纷报道: 中国的“人造太阳”技术重大突破! 但是当你看到下面这个装置时是不是瞬间就懵了 说好的“太阳”呢? 怎么没有光? 不发光也能叫太阳? 是的,这的的确确就是“人造太阳” 人们把它叫做“人造太阳”只是比喻 其实它是一个可以控制核聚变的科技装置,正式名称叫“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EAST)”,还有一个超酷的名字“东方超环”,它是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也是中国第四代核聚变实验装置。 然而,它和太阳有什么呢? 难道是因为它叫“东方超环”,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吗? 别急,听到慢慢道来。 太阳巨大的能量来自核聚变反应。太阳中心的温度高达2000万摄氏度,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释放出大量能量。 ----太阳就是一个时刻发生着核聚变的“洪炉”。 “人造太阳”就是模仿太阳的环境,从核聚变中获得大量能量,这些能量可以进一步被转化为电能。 就像现在的核电站。 现在明白了吧,快划重点呀! 且慢,核电站? 不是已经早就有了核电站吗?为什么还要搞“人造太阳”呢? 原来,我们现在的核电站利用的是核裂变,即通过重原子核分裂成轻原子核来获取能量。 今天全世界已经建成了几百个核电站,核电发电量接近全球发电量的五分之一,为缓解能源危机做出重要贡献。 但是,核裂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铀核发生裂变时,在释放能量的同时,也会产生射线。如果这些射线泄漏出去,会对人和其他生物造成伤害;它产生的核废料还具有放射性,要深埋在人烟稀少的地方。 所以,核电站要建在远离人群的地方。 核聚变就不同了。 核聚变获得的能量比裂变要多得多,更重要是聚变没有废物,也不会产生放射性污染,也不担心出现核泄露什么的,还有一点就是它的“燃料”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所以,如果将来有一天在你家旁边出现核电站,你可不会害怕哟! 选自《发现不一样的物理》 既然核聚变这么好,为什么还现在不广泛应用呢? 这个嘛!一言难尽。 简而言之,要实现聚变需要一个超级高超级高的温度。 我国“人造太阳”项目获得重大突破,去年创造了“101.2秒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的稳定时间世界纪录,现在又使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首次达到1亿度,堪称核聚变实验的又一个里程碑。 但是,这还是万里长征刚刚开始,要实现聚变商业化发电,温度和时间上还需要向上亿度、数千秒的目标迈进,而且需要有可控性,很多技术难题需要攻克。 同学们,努力吧!还等什么,说不定明天你就攻克这些难题的人。 为什么超导核聚变装置HT-7被称为是人造太阳?请你谈一下当这个实验成功后,投入使用,用于核电站发电,对人类社会有什么影响? 答案:因为它们都是利用核聚变产生能量的;可节约能源,解决人类的能源危机、能减小环境污染等。 · 精 · 彩 · 物 · 语 · 投稿征集 亲爱的朋友,如果您在物理教学中的随笔、感悟、听课学习收获,或者对某一知识点的深入思考,或者写出了一个小科普、小故事,或者在生活中有了物理小发现,小实验,凡是和物理及物理教学相关的,都可以给堪寻投稿秀出你的才华。七日内所得赞赏全部归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