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军士兵眼中的新几内亚战役,死亡是常态,累和饿是主题

 历史探奇 2021-02-18

思淼谈历史关注
2020-08-05 11:24

大家好,我们的思淼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大家好,我是小评历史。

二战后期,日军老兵中流传这样一个说法,“缅甸是地狱,而新几内亚,没人能活着回来”,这句话表明了在缅甸,日军付出的代价相当惨重,可是跟新几内亚比,只能算小儿科。

1942年5月,随着珊瑚海海战的失利,日军夺取新几内亚的莫尔兹比港行动也宣告失败,日军、澳大利亚军、美军,很快就相持不下,战争变成了一场看谁伤的更重的残忍游戏,随着1943年6月,麦克阿瑟发起了代号“车轮”的反击,日军的噩梦也随之来临。

与缅甸的中日对抗不同,澳大利亚军队并不会跟日军死打硬拼,而是在日军拼命进攻时,暂时撤退,等他们筋疲力尽时,再用优势的炮火进行轰炸,然后再不紧不慢地展开反攻,损失不大,却能给日军带来更大的杀伤,日军不光无法靠近澳军展开白刃战,甚至连面对面射击的机会都不多,像1942年的科科达小径战役那样艰苦的攻防战在1943年以后极少出现。

日军很多老兵都不无抱怨地说起了那段不堪回忆的历史。他们一致认为,战斗的规模越大,步兵能发挥的作用就越小,很多时候,不得不把身体埋在掩体里,头都不敢抬,机枪子弹几乎是擦着后背飞过,甚至要祈祷己方炮兵不要开炮,因为一发炮弹往往会换来澳军数百发炮弹的还击,这个时候的冲锋就跟自杀没什么区别,然而为了阻挡澳军攻势,给部队撤退赢得时间,日军还是不断地组织“万岁冲锋”,很多日军都死的毫无意义。

所谓的“战斗撤退”很快就发生了。日军失去了空中优势,只能靠双腿穿越山区,曾经给中国远征军带来噩梦的热带雨林在新几内亚给日军带来了噩梦。

后勤补给中断,虽然到处是绿色植物,可是行军路线上几乎所有能吃的东西都被吃光了,后续部队只能忍饥挨饿地向前继续走,他们不能离开部队太远,去寻找食物,因为如果掉队,就算再回去,也会被以逃兵的罪名枪毙,如果奉命侦察的人在规定时间内没有返回,也要被当成逃兵,军官和士兵都一视同仁,很多军官奉命侦察时,因为饥饿和天气,还有其他因素,没办法按时返回的,要么自杀,要么投降。

如果实在无法走动,坐在地上的日军士兵会祈求战友杀掉自己,军医不再是救死扶伤的天使,而是处决失去行动能力士兵的行刑官,他们把这称为“神圣的谋杀”,因为很多日军往往是耗尽了最后一点力气,连拉响手雷的力气都没有,更别提开枪杀掉自己了,而让他们呆在原地等着被虫子一点一点吃掉,无疑是很不人道的。

因为缺乏食物,日军往往什么都吃,蛆、虫子,甚至……同类。在新几内亚战役尾声时,日军往往会互相转告,不要单独离开宿营地,因为丛林中有“食人族”,如果在行军时碰到战友,千万不要以为那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要跟他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他下一秒钟会做出什么事。

参加过新几内亚战役的日本老兵尾川正二根描述了这样一幅场景,在撤退的过程中,他和战友碰到四五个其他部队的士兵,他们声称在林子里捉到一条大蛇,愿意跟他们分享,可是尾川和战友迅速地离开了,因为愿意分享食物的都是同一部队的战友,不认识的人根本不会有这个想法,他们不敢想象林子里发生了什么,也不敢想自己要是真的跟着去了,下场会是怎样,每天都有战友失踪,有时候,会看到路边的尸体有被切割过的痕迹……

在新几内亚东部,日军总兵力一共有17万人左右,当战争结束时,战俘总数加起来还不到一万人,七千人的联队里只有67人生还,261人的中队,回国的只有一个。澳军不是美军,也不是中国军队,他们给剩下的日军战俘提供的战俘营条件较差,平均每天至少死十个人,逃过一劫的日军有很多都死在了遣返途中,运送日军战俘的船往往要经常停下来,目的是为了把船上的尸体扔进海里。

看到这样的历史资料,让人不由得心情沉重,但就像俄罗斯著名将领库兹涅佐夫大将在面对入侵俄罗斯的法国军队战俘时,对俄罗斯士兵们说的那样,“看看他们的样子,很惨是吧?可话又说回来,是谁请他们来了?他们哪,他们活该!”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