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法兰克福到马格德堡

 新用户19085124 2021-02-18

2005-10-24法兰克福马格德堡 晴

由于时差的原因,昨日长达30小时,生物钟已被打乱。夜里2:30即醒,复眠,反复多次。早晨7:00,窗外黑暗依旧,街灯依旧,寂静依旧。7:30多天色渐白。早餐当然是西餐,据小杨说,在德国,像今天这样的早餐算得上是非常丰富的了:有新烤的面包,新鲜的奶酪,现榨的橙汁,还有鸡蛋、肉片、鹅肝酱、牛奶、麦片、咖啡和多样茶点等。我放开肚子,尽量多品尝些。

吃西餐需讲礼仪,但自我感觉“非常土老冒”,一是刀叉用不惯,二是冷牛奶、麦片、奶酪、黄油难以下咽,三是吃得速度太快,没有咀嚼过程。看看身边的老外,细嚼慢咽,神情安定,举止优雅,自觉惭愧。

早餐后,去看了不远处的梅茵河。法兰克福的全称叫“梅茵河畔法兰克福” ,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因为德国东部还有一个法兰克福,全称叫“奥得河畔法兰克福”。把两条河流的名字分别加在两座城市名称前面,以示区别。因此,到了法兰克福,梅茵河是不能不看的。

(梅茵河)

胃有不适感。加之睡眠紊乱,头疼。

上午去德国国际教育研究中心,劳特巴赫博士讲欧洲及德国的职业教育。在介绍情况的过程中,博士使用了幻灯片,并始终是站着讲话。后来发现,几乎每到一处,主人都是使用幻灯片和站着讲话,看来这也是德国的习惯做法。在听讲的同时,我们也领略了小杨的风采。小杨个子不高,人也算不上靓丽,但知识面宽,翻译流畅,语速适中,口齿清晰,表达准确,令我对她刮目相看。

午餐去市中心的泰国餐馆。餐后离开法兰克福,赴马格德堡。途经东西德交界处,小杨安排停车五分钟让大家休息、拍照。在这里,可以看到原边境检查站、瞭望台、探照灯等。据小杨讲,东西德统一,两国民众都有怨言。西德人认为,政府背上了大包袱,导致生活水平下降;东德人认为,合并后福利(社会主义国家的高福利、低收入)减少,失业严重。司机可勒是东德人,他认为,尽管如此,还是资本主义好,人有自由。东西德问题,已成为德国政府的大问题。现在德国政府每年都拿出10亿欧元给东德输血,然而,东德的年轻人仍旧纷纷前往西德就业。民众言,东德只有养老院、殡仪馆生意最好。

从法兰克福至马格德堡的途中,高速公路两边,景色宜人,放眼望去,不是森林、灌木丛,就是自然绿地,绝无裸露土地,更无任何污染。

还有些细微之处值得国人学习。一是环保意识。我们一行在国际教育研究院听课,自带饮用水。小杨交待,无论喝完与否,均要把瓶子带走,否则会引起博士反感。德国为了保护环境,各超市销售饮料,均收饮料瓶押金,促使公众自觉交回空瓶。二是时间观念。德国人守时,早有耳闻。劳特巴赫博士讲课期间,宣布休息五分钟。男士们抓紧时间方便,然后在走廊上抽烟,博士从楼上下来,走过我们身边说了两句话,一句是,让我们靠近不锈钢垃圾箱抽烟,不要乱弹烟灰;二是伸出手势,示意还有两分钟。我们赶紧掐烟进会议室。三是社会管理细致。早晨八时天已大亮,路上行驶的所有汽车都打着车灯,我有些不解。及至下午在高速公路上又看到这一幕,便向小杨咨询。小杨说,这是政府交通部门提倡的,目的是为了安全。不仅汽车如此,即使是自行车,到了晚上必须有灯,没有灯要罚款20欧元。四是公民素质高。比如,餐馆里只能听到刀叉碰盘子的响声,没有人大声说话;人们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如遇红灯,即使无车通行,行人也都自觉耐心等待。德国人夸张地说,连牲畜见红灯都会停下来。

除了亲眼所见外,小杨陆续介绍了德国的一些情况:德国从小学到大学免费。为缓解贫富悬殊,政府尽量削尖塔尖,向底层民众倾斜。因此,德国的社会秩序稳定,治安状况良好。相比较而言,美国在这方面则逊色地多。说到汽车,小杨说,由于油价上涨,德国人要说谁有钱,不说谁有宝马汽车,而是说这个人有一辆装满油的宝马汽车。德国式的幽默,可窥一斑。

晚饭时分至马格德堡,在“青岛饭店”晚餐。住intercity(德国较大的连锁酒店,三星级),每人一间(我可以不用“下地狱”了)。

昨日宾馆里有咖啡壶,可用来烧热水,解决了我的喝茶问题。今日房间内无此设备。拿着茶杯去一楼要开水,语言不通,无法表达。服务小姐看见我拿着水杯,笑容可掬地问:water?我答:yes。她又作洗澡状,我以为是说洗澡水(后来想,这个小姐很聪明,已经猜到我是要热水了),故摇头,她又作拧水龙头状,我则坚决说:no!她耸耸肩,表示没办法。解决不了问题,喝不到茶,我不肯走。服务小姐灵机一动,干脆把我带到吧台的热水器前,我一看连忙说,yes!费了许多周折,总算泡了一杯茶。22:30又下楼要水,这回是轻车熟路了。说一声water,指指电热水器,服务生立即加水。我说德语“当克”(感谢)表示谢意!

胃不适,头疼。写日记,近零时寝,睡眠尚可。

(2017年2月11日整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