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懂孩子话语中的“密码”——家有外孙(23)

 新用户19085124 2021-02-18


每天接到外孙,我们“哥俩”都会随便聊点什么。由我发起的话题基本上停留在“冷不冷”“饿不饿”“累不累”这些方面,外孙对此类话题毫无兴趣。除了跟我玩“词语接龙”之类的游戏外,他常常会兴致勃勃地跟我讲学校里发生的事情。

举例一:“爷爷,我给你说,今天有三个同学打闹了,你知道有谁吗?就是×××、×××还有×××。先是×××画了一张画,笑话×××是个胖子,胖子生气了,去夺×××的笔,×××看见了,怕他俩打起来,就想过去劝解,但是胖子以为他想帮×××,就一下子把他推倒了。你说,这件事是谁的错?谁的错最大?”我回答:“首先,×××不该画画嘲笑胖子,但是要论错误,胖子的错误最大,而后一位同学完全是无辜的。”外孙满意地说:“你说得对!”

举例二:“爷爷,我给你说,学校的卫生间门口结冰了,可滑了,×××就是在那里摔倒的,你猜猜,摔得怎么样?”“摔青了?”“不对。”“摔红了?”“接近了。”“骨折了?”“我告诉你,摔淌血了!”“地面这么滑,学校有没有采取措施?”“铺上了一层布,但还是滑,有的同学还喜欢在那儿滑冰呢!”

举例三:“爷爷,我给你说,今天我们语文测验了,你猜,我得了多少分?”“89分?”(外孙上次考试得了86分)“错!90多分!”“不错,很好!”“你怎么不问90几分呢?”“95分?”“高了。”“94?”“还高。”“93?”“别猜了,告诉你吧,91分!”“哇,有进步,值得表扬!”外孙得意地笑了,然后一脸坏笑地对我说:“这要是奶奶,肯定会说,91分太少了,我平时给你吃的营养都跑到哪里去了?你应该考100分,99分,知道不?”看他有模有样地学着妻子说话,我也哈哈大笑起来。

……

据我观察,许多年轻的家长对孩子的这类絮叨是不屑一“听”的。他们在潜意识中认为,孩子的絮叨毫无意义,他们满脑子想的是孩子的学习、作业、测验分数以及买菜、做饭……。年轻家长的这种反映,不仅是大错特错,而且害处甚多。

害处一:孩子的这些絮叨是他们主动和家长沟通的表现方式。家长的不屑一“听”无疑是打击了孩子沟通的积极性,堵塞了孩子向家长说心里话的渠道。

害处二:家长与孩子相处最好的结果是处成朋友关系,而孩子与家长唠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恰恰是把家长当作朋友才会这样做的。家长的不屑一“听”无疑使平等的、温暖的朋友关系又回到家长高高在上、缺乏温度的上对下的教育关系。

害处三:孩子的许多心理活动最终都会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若想读懂孩子,就应该用心倾听孩子的絮叨。但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内在的心理活动与外在的语言表达绝不是直通通的,而是拐着弯的。譬如,一个幼儿园的孩子指着墙上的儿童绘画作品说:“这些画都是画的什么呀!”从表面上看,这个孩子是看不懂或看不上那些画,其实真相很有可能是:他在用否定其他小朋友的方法来表达自己将来一定可以比他们画得好的决心。

我们不仅要听孩子口头上说了什么,更要用心倾听孩子没有表达出来的心声。正如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海姆▪G ▪吉诺特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书中所说:和孩子对话是一门有规则的独特艺术,有它自己的含义。孩子在交谈时很少是无知的,他们的信息里经常有需要解读的密码。

回到外孙的“絮叨”上来。聊以自慰的是,我是非常注意寻找、解读外孙话语中的密码的。上面三个例子我读懂了外孙的“密码”,解读如下:在“举例一”中,外孙潜意识中想表达的是“同学们在打闹,但我没有参与”;在“举例二”中,外孙真正想说的是“你们天天叮嘱我要小心,不要伤着自己,我都做到了!”在“举例三”中,外孙最希望听到的话就是“你进步了!”

然而,读懂了外孙的“密码”,我并不开心。外孙与众多同龄的男孩子一样,天性顽皮、好动、粗心、喜欢打打闹闹、常常丢三落四。所有这些都不是孩子的缺点,而是他们的天性。如何对待孩子的“天性”就成为教育智慧、教育境界、教育水平高下的分水岭。格鲁吉亚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孩子们,你们好!》一书中说:没有儿童的顽皮,没有顽皮的儿童,就不能建立真正的教育学。儿童的顽皮和顽皮的儿童给我们提供了养料,可以使教育思想前进,使教育者始终不渝地必须创造性地思考,表现出革新精神和教育的敢作敢为的精神。对于一个教师来说,给具有成人般的觉悟和成人般的由饱经世故的生活经验所养成的行为举止的儿童上课,该多么没有意思!”我完全同意阿莫纳什维利的观点。但是无论是社会现实还是学校教育现实,都与阿莫纳什维利的观点相去甚远,都不允许孩子的这些“天性”充分暴露出来,学校对孩子的要求与孩子的“天性”是相反的。学校教育要培养的守规矩、爱学习的孩子。学校的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家长复制学校教育理念后再传递给孩子,于是,孩子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做什么”“不该怎样做、不能做什么”了。因此,我有理由怀疑,外孙是在刻意表现出我们希望的样子:爱学习、不打闹、安安静静守纪律。所以我开心不起来。

最后,附上一段我很喜欢的傅雷的教育理念,作为本文的结尾,傅雷说:

第一,我认为教育当以人格为主,知识其次。孩子品德高尚,为人正直学问欠缺一些没有关系。

第二,民族观念是立身处世的根本。

第三,求学的目的应该是,而不是死吞知识。

第四,在具体的学习方面, 我一向不大重视学校的分数,分数同真正的成绩往往不一致。

202111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