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耀健:悠悠白鹤梁

 故人旧事2020 2021-02-18

重庆市“文化遗产 赋彩生活”

征文大赛优秀奖:

悠 悠 白 鹤 梁

文/杨耀健

涪陵白鹤梁石刻

心仪白鹤梁已有多年,乘江轮经过涪陵亦有多次,均因时机不凑巧,那号称“天下一绝”的水下碑林总是酣睡江中,无缘得见。有一年早春时节,涪陵同志来电话,说今年正逢特大枯水期,石梁凸现十年不遇,切不可错过。乃与几位文史委员乘车前往。

白鹤梁果然浮出了扬子江,就在退潮的浅滩外,沿着中河床排成长长的阵势,气势磅礴。它一旦露出水面,就露出满脸欢笑,浑身倔强,一片灿烂。当我们的双脚踏上这神奇的石梁,漫步在石刻群中的时候,仿佛是逐梦而行,徘徊于古意和诗境里,神交古人意接先贤。

前人题刻是白鹤梁的主要景观,只见鱼脊般的石梁上,密匝匝排满了自古代到近代的上百通题刻,唐篆宋隶一个挨一个,令人目不暇接。我虽不是书家,置身于这大手笔的宝库,面对拥压而来的辉光,也不免产生敬畏之心。

以鄙人外行的目光看,其第一派挥洒豪放,寥寥数行草草二三十字,很有一种挟风雷走龙蛇之势。第二派笔触纤细,字迹秀雅,似乎在盥洗焚香后方才展开宣纸,极尽从容不迫之能事。第三派则介于以上两者之间,行乎中庸之道,间架不温不火,布局舒疾有致,字大墨饱十分爽朗。第四派则满纸烟云,体在行草之间,颇难辨认,可谓行云流水,天马行空。偌大的碑林山环水绕,俯瞰仿佛太极之图,让人怀出世之想。三畏堂的修学论道,乌江长江的渔樵之乐,两江亭中静品清茶,领略陆羽遗风,非隐君子或闲逸人不能坐享。大书家们没有将自己的墨宝藏诸名山,束之高阁,而是请匠人镌刻在石梁上,因而躲过战乱传诸后世。

点缀在碑林中的,是被誉为“古代水文站”的一尾尾石鱼,忠实地记录了历史上几十个枯水年份的水位,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水文资料,为建设三峡大坝提供过重要参考。

听涪陵市政协文史委的吴主任介绍,古代的白鹤梁,境地清幽,无市声之扰,江水碧绿澄清,粼波若弦,斯人行吟其上,听风弹水音,望漪澜不惊,与江北的点易洞相映成趣,虽不朦胧也成诗。岸边辟有园地,植桃李,种桑麻,三月花放,九月蝉鸣,自有一番幽趣。每届水枯,文人雅士便借一叶扁舟登梁,清晨到东面看日出,晚间在月影下散步,兼有酒盏美人助兴,于是文如泉涌,屡得佳句,吟哦不已。

随着三峡工程的开工,保护白鹤梁题刻便被提上议事日程。1987年周培源率考察团来此,曾提出三个方案:建水下博物馆、整片凿下移至陆地、任其沉入江中。1993年李铁映视察后建议搞第一方案,国家文物局乃委托天津大学等单位勘测设计,估计预算为3.5亿元左右。1995年邹家华过涪,认为经费偏高,有困难。截至大江截流,国家投放库区文物抢救费一共只有2.7亿元,建水下博物馆之事遂搁置。近闻新加坡有人表示愿投资,建成后要分享利益,尚未达成协议。

保护文物义在当代,功在千秋,早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全会期间,重庆委员已提交了《关于兴建白鹤梁题刻博物馆的提案》,期望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乘船离去时,回首那一片造型古朴、色泽灰暗的大石坝,心中不免担忧。会不会有朝一日,白鹤梁被江水永远湮没呢?我疑虑,会不会到头来,又会沐浴痛苦的寒霜,策划伤心的句号?

2014年夏天,我去到开馆不久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乘坐电梯下行,进入了环形参观走廊。隔着半米大小的水下视窗,凭借安装在水下的灯光,我又看见了宝贵的题刻。

是的,它们没有经籍图册的高雅,也没有彝尊瓶鼎的晶莹,但它们却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文明遗产,照样有许多民族传统的东西,源远流长。它们的躯体里沉淀着历史的传说,周身密布着江潮多年拍击的皱纹,是巴渝古代文化的结晶,弥远弥珍。

多少万年的化石,还在琢磨,要找出进化的敬畏,发展的脉络。几千年的墓葬,还在发掘分析,要验证文明的足迹,历史的线索。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手头不能没有凭据啊。白鹤梁就是一个凭据。

或许,正是以三峡文物抢救为契机,巴渝文物保护渐入佳境。近年来,一处处文物或挂牌,或维修,揭示了我们的昨天,展示了曾经的辉煌,使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不知不觉心生感戴。人们谛听先人,叩问自己,不无骄傲挺起了胸膛。

壮哉!白鹤梁。壮哉!巴渝大地。

写于2020年12月

作者近照及简介:

杨耀健,1953年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重庆市作协会员,曾任《重庆文史资料》副主编、副编审,重庆市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专职副主任。

代表作有:《宋氏姊妹在重庆》(人民日报出版社),《没有公开的秘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虎!虎!虎!》(中国青年出版社),《史迪威与中国》(中国青年出版社),《杨耀健自选集》(香港天马图书公司),《西南局第一书记》(重庆出版社),《解密飞虎队》(重庆出版社),《商界集萃》(重庆出版社),《春风又绿两江岸》(中国青年出版社),与人合著《陪都人物纪事》《名流写真》《重庆——中国西部明珠》《宋庆龄在重庆的故事》《重庆与名人》《巴渝轶闻掌故》。

主要获奖作品:《宋氏姊妹在重庆》1989年获建国40周年重庆文学奖,《热土纪事——评作品集〈点击重庆〉〈走近重庆〉》获重庆市第二届文学奖评论奖,长篇小说《西南局第一书记》获重庆市第三届文学奖提名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