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研路上 | 杨鉴:解剖课的VR时代

 caoyuanhuyang 2021-02-18

杨鉴博士

港大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高级讲师

研究方向: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教学

头戴VR设备,手持操控手柄,在港大医学院解剖课的课堂中,杨鉴博士引导医学生观察立体的虚拟人体结构。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这项常运用在游戏中的技术,已经成为港大医学院解剖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杨博士是港大医学院其中一位致力将VR技术应用在解剖学课程的老师,“我的目标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医学生从宏观角度,学会基本的专业知识。”

虚拟解剖,高效教学

“我是个电玩迷,能把VR设备应用到课程中,很是兴奋。”杨博士笑言。与VR电子游戏的虚拟环境不同的是,医学生将置身3D的虚拟解剖实验室,进行各种学习任务。他们既可以把细小的骨块,组合成完整的骨盘架构,又能360度检视每个细小的“组件”。杨博士表示,这些新奇且互动性强的任务,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希望带给医学生们全新视角,使之更投入地参与学习。

杨博士希望VR设备给予医学生全新视角

人体解剖学,是每位医学生的必修课,杨博士也不例外。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就读本科时,杨博士首次修读这学科。在加入港大医学院后,他致力于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教学。“以前接受的是传统医学训练,单向授课为主,现在身为老师,希望教学理念能够往前推进。”在实践与研究的创新中,VR技术的解剖教学应用走入他的视线。

“解剖课堂本来以尸体解剖为主,但VR现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杨博士表示,在传统的解剖课堂,不少学生由于缺乏经验,会无意间对大体造成破坏,因而失去观察精妙人体结构的宝贵机会。而VR技术的引入,学生能率先以3D形式,全面了解人体内部结构的关系,有助于为解剖做好周全准备,并巩固解剖后的知识

杨博士介绍VR解剖课优点

杨博士表示,VR技术运用于解剖教学,根本目的在于增强解剖学的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他希望通过科技的应用将课堂局部“游戏化”,让学生对人体解剖结构的认知更为精准。

科技赋能,沉浸教学

两年前,港大医学院引入首批VR教学系统,并且应用在解剖教学上。杨博士心中创新教学的蓝图迈出坚实的第一步。经过一年的试验,VR教学系统收获良好效果,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虚拟人体,甚至能将血脉、神经等难以展现的结构分离出来,新鲜的体验获得医学生的认可。

事实上,在探索VR解剖课程的道路上,杨博士已经摸索了多年。七年前,在一个大型医学教育会议上,一款与虚拟现实类似的教学软件引发杨博士及教研团队的关注。但由于当时该技术还未完善,硬件与软件与港大医学院的教学标准有一定差距,因而未能投入到实践中。

杨博士探索VR解剖教学多年

直到近年,在杨博士及其团队的推动下,港大医学院与国內领先的数字化医学教育科技公司合作,因应大学医科课程的教学需求重新定制软件,让这套VR教学系统面世。

目前,VR解剖教学系统已经被港大医学院应用于600人的大课堂上。杨博士介绍,尽管国内已有大学利用VR技术进行解剖课小班教学,但从未如此规模,“我们是唯一一所大规模运营VR解剖课的大学。”

杨博士致力于VR解剖课教学

VR时代,不忘“大体老师”

在科技进步的同时,杨博士依然认为,具备真实大体的解剖课堂无可替代。“受惠于‘大体老师’遗体捐赠计划,港大医学院能够坚持让‘大体老师’给学生上生死教育这一课。”杨博士表示,学生第一次亲眼看到大体会有很大的震撼,并且从中学习何为生命的意义,是很有价值的体验。”

教学以外,对于VR技术未来在解剖学的应用,杨博士抱有很大期望。他相信在科技的快速进步下,VR技术将普遍运用在医疗程序中,例如在微创手术和眼科手术中,医生在监视器或内窥镜下进行操作,“而把VR技术引入课堂,正是为了让学生为发展该手术技能做好准备。”

杨博士(前排左三)与他的研究团队

对于传统医学与科技结合的前景,杨博士对AR(Augmented Reality,扩增实景)技术亦兴趣颇丰。他已有将其应用在课堂的想法,“想象一下在进行解剖时,旁边可以看到对人体结构的批注,列出用途和解释,这将会是科技和解剖学的终极结合!”杨博士兴奋地说道。

可以想象,或许将来某一天,我们又能看着眼前这个电玩迷,兴奋地和我们讲解着刚被引入课堂的新技术,并且描绘着他心里的又一张蓝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