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今中外】话说春节名称的历史演变过程

 老沔城人 2021-02-18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古今中外】


话说春节名称的历史演变过程

乐  奀


    古时春节曾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来改为夏历(即农历)正月初一,被视为农历年的开始,即为岁首。这是我国汉族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由于春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渊源,所以,春节的名称在不同的年代也就自然而然有着不同的叫法。下面就对春节的名称的历史演变的过程做简单的介绍:

    一,先秦时代:上日、元日、改岁、献岁

    先秦文献中并没有出现春节的名称,但是已经出现了蕴涵春节意义的词语。我们可以从先秦的文献典籍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尚书·舜典》中记载:“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

    《尚书正义·孔安国传》曰:“上日,朔日也……月正,正月。元日,上日也。”

    《舜典》的意思是说,正月初一这天舜在祖庙里接受了尧的禅让;《孔安国传》意思是说,正月初一舜到祖庙祭祀祖先。这是有关春节起源的最早的文字痕迹。从仅有的一些文献我们无法判断先秦时期,春节的通用名称是什么,但是“上日”和“元日”似乎被后世继承的要多一些。特别是“元日”,两千多年以来一直在沿用。

    另外,《诗·豳风·七月》中记载:“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楚辞·招魂》中记载:“献岁发春兮,汨吾南征。”“改岁”“献岁”都有有旧岁进入新年的意思。

    二,秦汉时期:三朝、岁旦、正旦、正日

    清代黄生曾考证认为“正月”之“正”的读音并非源于秦始皇讳“政”,而《释文》也有:“正音征。”因此,正月之正读平声是很古的事了。

    汉代对春节的叫法比先秦时期要多了。《汉书·孔光传》:“岁之朝曰三朝。”颜师古注曰:“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这是把春节称为“三朝”。也有把春节称为“三始”的,《汉书·鲍宣传》:“今日蚀于三始,诚可畏也。”有的叫“岁旦”,《东观汉记·吴良传》:“岁旦,与掾吏入贺。”也有叫“正旦”的,《东观汉记·戴凭传》:“正旦朝贺,百僚毕会。”在《四民月令》中有:“正月一日,是谓正日。”“正日”的说法应该比较正式,因为《四民月令》是东汉时代的农家月令书,相对而言比较权威。这时,先秦时期的“元日”也有使用。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元辰、元正、元首、岁朝、履端

    这一时期,春节的名称又有新的创造。象“元辰”“元正”“元首”“岁朝”“履端”,另外还有模仿汉代的“三朝”“三始”而创造的“三正”“三元”。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晋代庾阐《扬都赋》一赋中称作“元辰”;北齐《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呼为“元春”。

    而且现在比较流行的“元旦”“新年”的说法也是这一时期的创造。“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在《玉烛宝典》卷一中有“肇惟岁首,正月元旦……”梁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出今朝。”而在北周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但是这两个现在比较流行的名字,当时并没有通行,人们还是惯常用“元日”“正旦”和“正朝”等。

    四,隋唐宋元明时期::元日、岁日、新正、新元

    隋唐宋元明时期,可以说是“元日”一统天下的时代。《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岁功典》卷二十三共收录了隋唐宋元明时期有关春节的诗歌120首,其中题目中用了“元日”的有69首,有些诗虽然题目中没有,但是很多在诗句中出现了。今天我们常用的“年”也是出现在这个时期,但是当时并不常用。

    唐代有刘长卿、包佶、顾况等的《岁日作》,即在新年第一天歌咏的诗作;较全面收录岁日作品的有宋·蒲积中汇编的《古今岁时杂咏》一书。

    唐·白居易《岁假内命酒赠周判官萧协律》诗:“共知欲老流年急,且喜新正假日频。”宋·赵长卿《探春令·寻春》词:“新元纔过,渐融和气。”这里的“新正”“新元”就是指新年第一天喽!

    五,清代至近代:元旦、元日

    清代至1948年春节的名称基本上固定在“元旦”上。同样以《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岁功典》为例,清代已经把“元旦”作为类目名。而且在《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有90%以上的地方志中使用了“元旦”一词。

    “元旦”作为春节的名称,并不是仅指正月初一,而是包括好几天,这和“元日”只代表新年初一一天不同。

    六,“春节”名称的由来和盛行

    “春节”一词最早源于东汉时期的文献。但当时并不是指新年,和今天我们所说的春节并不是一个意思。《后汉书·杨震传》有:“冬无宿雪,春节未雨,百僚燋心。”这里的“春节”是春季的意思。南宋著名诗人文天祥在《文山集》卷二十中有《二十四日》一诗:“春节前三日,江南正小年。”根据考证,诗中“春节”应是“立春”而不是正月初一。

    直到清代一些地方才将夏历的新年称为“春节”,但是清代影响最大还是“元旦”,“春节”在当时并没有什么影响。“春节”的普遍使用是在1912年辛亥革命以后。

    1912年1月2日,孙中山通电全国,宣告“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旦”。于是旧历的元旦也就改为了“春节”,虽然民国禁止阴历节令的娱乐活动,但是由于民国四分五裂,人们还是习惯于过传统的“元旦”——“春节”。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12月23日通过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规定了“新年”(公历元旦)、“春节”(传统的年节“元旦”)、劳动节、国庆节等为法定节日。从此,“春节”才替代了流行了三百多年的“元旦”,沿用至今,而“元旦”则成了公历新年的节日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