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映论与先验论

 洛河天宇 2023-04-28 发布于上海



人是生而知之,还是学而知之,这个问题困扰了人们数千年。唯心主义者认为人是生而知之,即人的认知先于客观世界的实践经验而存在,唯物主义者则认为人是学而知之,即人的认知来自于后天在客观世界学习实践的经验。




什么是反映论

反映论是指人的一切心理认知意识来自于大脑、五官等器官对客观世界事物的感知反映。如果人没有大脑、五官等感知器官,也就不存在什么心理认知意识,同样大脑、五官脱离了人体,也无法产生心理认知意识。客观世界事物的存在不以人的反映与否而存在消失,但人的反映产生必须依托于客观世界事物。反映是指人通过感知器官对客观世界事物产生的感知映象,这种感知映像可以在大脑中存储,即现在的感知映像覆盖过去的感知映像。人通过已储存的感知映像去糅合创造客观世界事物原本不存在的世界事物,即幻想发明,这也是人主观能动性的证明。人之所以与其他动物的反映不同,是因为人能够通过客观世界的多次实践去反映总结出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而掌握这种本质规律后就可创造出新的事物来改造客观世界,至于其他动物只能单纯的反映罢了。
——司命容与

什么是先验论

先验论是指人的一切知识才能是天生就有的,是在一切客观世界事物的感知和实践经验之前就存在的,人不过是在后天的学习中重拾原本丢失的已知才能。柏拉图认为除了人所处的客观世界外,还存在一个先验的、永恒不朽的理想国,人们不能通过客观世界的实践经验去认知把控它。康德认为人先天的可能性认知结构预设了后天的认知结构机制和实践经验,知识被主题化为关于它自身特征性能力的知识才是先验的,即知识的自指示性。就对象的存在而言,表象并不能产出它本身,但如果对象只是通过表象的认知某种东西为对象才是可能的,则表象对于对象而言便是先天的决定性的。数学符号中的“0”为什么代表了客观事物数量的“0”?客观世界的无被数学符号“0”所指代,是因为先存在的客观事物概念被人所发现创造的符号指代,起初这种符号概念绝不为世界人们共知,就如同文字发明一般,是通过文明的交流传递而逐渐为人们所熟知,这实际上是在说“0”和文字发明是一种先验的元概念。
——司命容与

现实联系
只有了解了反映论和先验论,才能更好的认知客观世界事物,事实上,无论是先验论还是反映论,都是人在总结一种认知过程的辩证思考,或许会有歧义争辩,那也无法减灭思想的辉光。先验论确实剥离了人与客观实践经验反映的联系,否认了人主观认知改造客观世界的事实,是一种形而上的哲学范畴,但也提供了新的认知结构。反映论是人们认知改造客观世界的方法论,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即在客观世界不断的尝试和试错的实践过程中感知反映出可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质规律。
——司命容与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