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次第花开》终有一句触动你

 读思行666 2021-02-18

因为一句话去读一本书,推荐这本打开心门的书《次第花开》

次第花开

希阿荣博堪布

《次第花开》终有一句触动你

去年在最热的七月读完这本书时,在书评页我写下来这样一段话:

这本书读得很慢,可以说是不慌不忙,有时心烦不读,读起来又让人无限心安。学佛本来修心,希阿荣博堪布写此书是掏心窝的真诚,所以放下戒备心,最大可能得接纳说法,其实没有一点点害处。相反有不可思议的殊胜体验。读《次第花开》是将心房之门一扇一扇推开的过程,当你走出所有设防的心门之后,你看到了带着晨露的澄净草原…

这本书是七月里的一剂清凉散,唤醒了身体强大的感知能力。

首先是停下来思考生死这一避无可避的大事。直面这个问题时,任何人都不会自卑也不会自大。

面对亲人意外去世时的悲伤,面对癌症夺取友人生命时的痛苦,每次永别都让人痛不欲生,悲伤逆流成河。

彼时我从山脚下三步一拜磕头到庙里,拉着修行的高僧追问,在佛前长跪不起。

僧人反问我:你看哪家哪户没有人死过?

接受死亡,才从亲人离世的悲痛中走出来。

但是死亡是每个人自己会经历的一个过程,而这一生没有机会去演练,每每想到里这就很慌乱。

看过九十多岁的奶奶安详的走完最后的那几天,走得尊严、从容,还有自己想要的仪式感。

奶奶让孩子打来温水自己洗澡,穿上干净的衣服,整理自己很久前就准备好的死后要穿戴的寿衣,还为每个儿孙准备齐全了出殡时披麻戴孝的孝布麻绳,躺在自己熟悉的床上。走的时候是个天气很好的日子,几个儿子正在围坐着吃午饭时,她在自己床上安静离去。

甚至离开前几天她还托梦给远在外地的我说她要准备走了,梦中情形异常清晰,梦里还说唯一挂念妹妹还没有生娃延续香火的事。

事后对此百思不解,这样的感应深为惊奇。这是我所看到走得最有尊严的亲人。为死亡来临做好了准备。

死亡是自然现象,象奶奶一样平平安安走过人生四季那是最好的。

接着作者解析修行过程,循序深入,次第升级的人生了悟境界。

四重境界:

把自己当成别人-----【无我】

把别人当成自己------【慈悲】

把别人当成别人------【智慧】

把自己当成自己------【圆满】

这正是次第修行的四个阶段。

书中为此用了大量的笔墨讲这一块,大多数人喜欢看,洗涤灵魂,开启智慧,也是佛教最有魅力亲和力的地方。

信仰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它只有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

第三部分作者就讲述了实践。好多人是从这里开始读不下去的,或者觉得无法接受,或者觉得没有意思。

生意人把禅修作为体验修行的生意来经营,很多人非常喜好这样的方式。

藏传佛教相对而言更严肃。光是对上师信奉至深这一条就让很多人怀疑到抵触,更不要说皈依。

希阿荣博堪布怎么看待这个事呢?

“不违背上师教言”,不是要树立上师的权威,而是为了培养我们平静接受一切际遇的能力。

每个人读这本书都会被某些句子触动。

在此整理了《次第花开》这本书中对我有触动的那些句子。

也许因为其中的某句话而愿意抽出您宝贵的时间去读这本书,果然如此,相信我,那是值得的。

1 修行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所有人都不得不面对死亡”。

“修行成就很高的人才能做到死生自如,在死亡来临时自主地决定何去何从,而一般人在感受到死亡的剧烈痛苦时,都不免惊慌失措。”

这里提出了作者的观念,修行成就很高的人能做到死生自如,自主决定何去何从,所以修行才是关键。

2 无我

“只是把无我的观点当作一种知识储备在脑子里,就好比一个病人把医生开出来救命的药方当文章欣赏,而不去按方抓药、治病救命。光读药方是治不了病的。懂得无我的道理之后,应该把它运用到日常生活、修行中去,时时处处体认无我,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对治痛苦。”

这段话用读药方和抓药治病的区别,浅显的比方说明学问和实践的差别。只是知道,不会解决生命这个课题。

修行的第一步是修炼无我。即把自己当别人,不要把自我感觉放在第一位,也不要我执,贪心,嗔恨,痴念,如果把自己生起的烦恼作别人的烦恼一样旁观,客观看待,就容易放下了。

这不是一步达成的境界,是时时勤拂试的一面镜子,身在红尘里,不使惹尘埃。出家修行首要度化自己,成就自己解脱。解脱不了自己,也不能给予别人真正适当有益的帮助。

3菩提心

“菩提心是指在皈依或者在将来行持善法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解脱和安乐,而是发愿为了所有众生成就佛果而皈依三宝、修持佛法。没有菩提心,我们是不会成佛的。”

慈悲是第二境界,把别人当自己。

“如果相续中没有生起无伪的菩提心,就不会产生证悟空性的智慧,无法真正断除贪执,得到解脱与成就。”

痛别人所痛,为别人分忧解难。

修菩提心次第:从救度脱离轮回之苦的自己开始,依次是父母,亲友,朋友,普通人(熟人,遇见的每一个人),冤家对头,六道有情众生。

有没有能力到最高级别救度众生,这是需要很大能力的,这个修行过程必然很多很多艰辛。

4 福报

“其实真正追求解脱的人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世间福报,只要以利益众生的发心修持佛法、积累资粮,就像点火的同时烟会自然生起一样,我们在圆满解脱与成就资粮的同时,自己的福报以及今生的安乐也会自然获得。”

这里说明了修行无我,慈悲,智慧 ,圆满四种境界相辅相成,比喻点火同时烟自然生起。

有意思的是有人提过一个像哲学一样的问题:先有火还是先有烟?

5 觉察

“保持清醒与觉察是一件相当辛苦的事,因为它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你都不评判、不希冀、不回避。这简直让你感觉走投无路。可是,觉察还不止于此,你还要清清楚楚地看着自己是怎样试图寻找退路、出路却无果而终的。”

不迎不拒。第三境界修行智慧,保持清醒和觉察是开启智慧的必要修行。

6 清醒

“皈依三宝,说明你决心无惧地面对生命中的一切,不再寻求慰藉、寄托、照顾,除了切实地经验当下,不再企图另寻出路。藏文中“佛教徒”一词的意思是“内道者”,即向内观照、从本心而非本心之外找真理的人。”

在我们这个炫耀攀缘、追求散乱的年代里,“静默”、“洞察力”、“内省”这样的词让人感到陌生、毫无吸引力,而佛法一切修行的基础恰是正念,即贴近自己的身、语、意,时刻保持清醒的觉察。

学佛的智慧即般若波罗蜜。

7 是非

“我们自以为明察秋毫,但往往只能看见我们想看见的东西,听见我们想听见的声音,而不是我们能看见、能听见的东西。”

非事实,我们总在希望印证自己的想法,找跟自己想法吻合的事件。

8 圆满

“人们爱把生活弄得拥挤而热闹,忙得团团转,以免和自己独处。心向佛法的人却是决心要和自己亲密相处。”

修行第四境界,把自己当自己,人生方得到圆满。最优雅的活法是更自己亲密相处。体会跟自己亲密相处的喜乐。

9 实践

““愿他们快乐”,似乎不够真诚。我们可以把祈愿落实到日常与人相处中,让每一个与我们接触的人都感觉到我们的善意。也许那一整天他都很不顺利,但我们的友善让他的心头松了一下,这就是很好的开始。”

每逢节日,我们总会毫不吝啬地送出很多祝福,但是作者认为,不够真诚。把祈愿落实到与人相处中,让别人感受到我们的善意和付出,这才是最大的慈善。书中开始讲到实践中的很多细节问题。

10 悲心

“与慈心相比,悲心需要更多的温柔和坚强。肯去感受痛苦不是因为嗜苦成癖,而是痛苦让我们放下骄傲,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并透过它,体念到其他人的恐惧、伤痛和烦忧。

悲心的基础是平等。有上下之分、人我之分,便无法完全体悟万物同源的那份亲情。”

众生平等。

11 喜舍

“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嫉妒心强,但也很少有人能毫不费力、心甘情愿地随喜他人。修舍无量心就像欢迎所有人参加一场宴会,没有人会被拒之门外。”

经常说随喜功德,不仅是功德箱上写的字,让你往里面捐钱。喜舍心,和舍无量心,就像我们不求回报的欢迎所有人来参加宴会。福报殊胜。

12 放生

万物有灵,万物都有佛性。尊重每一个生命体,无论它是哪种存在。植物,动物,还是人。佛教强调这一观念,因此上升到放生这样一个庄重的仪式了。

“最好让被放的众生听到念诵的声音,这样它们能得到听闻佛号、心咒的功德。但是无论被放众生能否听到念诵声,我们如理回向,它们都会得到利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