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古人这四副春联我用了一下午的时间

 昵称29604659 2021-02-19

慈利教谕署庚戌岁春联(曹斗宣)

冷官何补时艰,虚掷居诸,于兹十载;

中国举行宪政,维新气象,似此初春。

*曹斗宣,字昺星,清末人士,生平不详。吴恭亨《对联话》云:“盖斗宣壮岁从湘将军幕,客新疆最久,垂老始奉部檄除慈利教谕云。”

他还写过一副新疆春联:万里河山,春来有脚;十年征戍,地入不毛。 

*教谕署,清代教育办公衙门,类似今天的教育局。

*庚戌岁,1910年,

*冷官,地位不重要﹑事务不繁忙的官职。

*居诸,《诗·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孔颖达疏:“居、诸者,语助也。”后用以借指日月、光阴。

*1909年9月1日,清廷发布上谕,宣布预备立宪。

*维新,指反对旧的,提倡新的。通常指变旧法,行新政。

此联有小我有大家,虽然作者为一小官,自愧虚度光阴,但却还是心忧天下,为国家之“维新”而欣喜。从春联中能读出作者真挚的情感,不是一味地颂扬抑或唱赞歌的今日春联可比。

营门春联(罗涤三)

春风又度营门,也来刲鸭烧豚,与诸君痛饮屠苏,好雪夜夺关,计平淮蔡;

黠寇环窥庭户,当此外忧内患,率健儿先除伏莽,听江天鼓角,直出荆襄。

按,九澧频年多盗,近湘南战事起,荆襄亦自主为应和,对副盖字字纪实,名作也。

*刲,kui,刀割的意思。

*屠苏,古代一种酒名。相传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可以避邪,不染瘟疫。

*淮蔡,指唐宪宗力排众议任用裴度做宰相,平定淮西节度使吴元济的叛乱这一典故。“度至淮西,身督战。由是诸将效力。李塑夜袭蔡州,擒元济,淮西遂平。韩愈奉诏撰平淮西碑曰:凡此蔡功,惟断乃成。”在这里是指,战事取得成功。

*黠寇,狡黠的敌人。《汉书·匈奴传》:“黠民共为寇。”

*伏莽,指潜藏的寇盗。《易·同人》:“九三,伏戎于莽。”

*九澧指湖南澧水干流及其8大支流,合称九澧。指湖南地区。

*荆襄泛指古荆州及襄阳郡地区。指湖北地区。

*湘南战事起,应该是指1911年辛亥革命,各地战事起。

谁说对联不能写长?这还是一副春联,确实不算短了,可见营门应该有点高。此联拿现在的话说,就是“军队春联”。上联扣住了春联的立意,但整体还是写军营的豪怀与壮志,满满的正能量,但绝对不老干。

咸丰甲寅年刑部提牢司春联(吴可读)

五载郎曹,窃比冯唐犹未老;

一官狱吏,若逢周勃也称尊。

原跋:“是年在禁者,有讷镜堂节相、杨安卿巡抚甫出,而胜帅复以初次被逮至。”

*吴可读(1812-1879),字柳堂,甘肃皋兰人。他是道光庚戌科(1850)进士,没有进入翰林院而是在刑部做了个主事,后来升到提牢司员外郎(从五品)。

*甲寅年,1854年,咸丰四年。

*郎曹,郎官,此处是指作者自己。

*冯唐,西汉大臣,因为他出仕尚晚,且因汉武帝求贤时已经年过古稀,心有余而力不足。后世通常用冯唐来形容“老来难以得志”。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狱吏,旧时掌管讼案、刑狱的官吏。相当于狱警。此处也是指作者自己。

*周勃,西汉时期开国将领、宰相,名将周亚夫之父。

*讷镜堂节相,是指钦差大臣兼直隶总督讷尔经额。胜帅,是指钦差大臣胜保。他们都是因为对当时北伐的太平军林凤祥、李开芳部作战失利而被先后下狱。

此联确实很难读出春联的感觉来。作者作为提牢司的长官,完全是借春联写自己的感受了。自比“冯唐”,多少能读出一些对现在职位的不满吧。下联角度也是奇特,虽然看咱监狱不是啥好地方,但连连关了好几个相帅级别的牛人,仿佛监狱也跟着高逼格起来了。。。

旧历己未春联(熊小白)

过去百端,乱扰扰有如水;

未来万事,愿熙熙同此春。

*己未,1919年。

*过去百端,自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连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扰扰,乱纷纷。枚乘《七发》:“其波涌而云乱,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腾装,整理行装。

*熙熙,和乐貌。《老子》:“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人们常把和熙的春天称为“熙春”。

非常喜欢这副春联的意味。虽然放在1919年那个年份,读起来可能沉重感更强,但拿到现在来用,也不失为一副好的春联。有感慨,有希望,而都在似言不言之中给人以感染,一切尽在不言中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