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你已经很爱很爱妈妈了,但妈妈远比你想象中更爱更爱更爱你。” 
你们有没有遇到一部电影,没有刻意煽情的情节,只是简单质朴的陈述着故事却让你在电影院里哭到不能自己吗? 谁能想到这场景成为了大多数人在观看《你好,李焕英》的共同经历。 有人说看到身边的男人忍不住的颤抖着肩膀、压抑着哭声;有人说眼线都哭花了,建议观看的时候不要带眼妆。 《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唤醒了我们那些以为忘记了的回忆,引起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共鸣——原来,妈妈爱我们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深。
漫天雪花的冬天,积雪已经到小腿了。 “妈妈,你回去吧,这趟车马上就开了。” “好,我马上回家了”。 在孩子注视下,妈妈买好了车票。而在孩子乘坐的汽车驶离妈妈视线那一刻,妈妈转身退了车票,深一脚浅一脚的走上了回家的路。 这场景是这部电影最触动我的一幕。 我们都有为了妈妈的笑容努力的做着一些事情的记忆,却不知道原来这些妈妈都知道。 为了我们开心,她们一直在忘记自我却又努力配合着我们的路上走奔走着,只因为她们希望:我的孩子,只要他/她健康快乐就好。 在很长的一段时光里,忘记自我成全孩子就是一位母亲生命的底色。 而今天,我更想谈谈已经成为了妈妈的我们,是否还要继续选择这条路。 成为妈妈之前的我们: 出门之前要画个精致的妆容、在衣柜里面挑来挑去、为了穿哪双鞋子可以纠结上半天; 只要到了周末,没有试过11点前起床;下了班就是跟朋友各种约会,哪个商场打折最多是跟朋友聊天的主题。 
成为了妈妈之后的我们: 再也没试过7点之后起床;出门的时候随手拿衣服,脑海里只想着哪件衣服不会耽误自己抱孩子; 跟朋友聚会?好像已经想不起来上一次是什么时候了——生活的主旋律已经从我想要做什么变成了孩子会需要什么。 在孩子出生之后,我们从某某变成了某某妈妈。 从这一刻开始,身边的人都在告诉你要成为一个怎样的妈妈。 作为妈妈你要对孩子的所有事情都亲力亲为;作为妈妈你不应该有任何娱乐的时间;作为妈妈,你就应该无所不能! 更甚的是他们会对女人做出的选择进行定义:如果你选择工作,你会被告知将错过孩子童年很多的第一次,你是不尽责的妈妈; 如果你选择全职带孩子,你会被告知你所受的多年教育经历被浪费了,你是不思进取的妈妈。 但不管是选择工作还是选择全职带娃,不都是在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吗? 
每一间公司的业绩都离不开女员工的勤恳付出,而每一个优秀的学生背后必然有一位精心培养的母亲。 当了妈妈以后,我们不太敢说我想,因为我们的妈妈是很少说自己的想法的,而这一种做法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事情。 但是,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跟照顾好孩子是一件矛盾的事情吗?绝对不是! 孩子不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主导者,我们的价值也不应该仅仅从是否能照顾好孩子中体现。
在成为某某妈妈之前,我们是拥有自己名字的人: 我们会为了完成KPI而独自在深夜默默加班;我们会不辞劳累陪伴朋友去完成她的愿望;我们会四处搜罗寻找各种美好小物件来装扮房间。 
我们曾经如此热爱生活,只是这些回忆在有了孩子之后慢慢变淡了。 当所有人都在告诉你一个好妈妈的标准,却没有人告诉你,怎样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们好像也没有问过自己:你一直活在别人的期待里面,你累吗?你内心真实的想法是什么? 现在,我们要把这段回忆重新上色,不仅要延续过去热爱生活的我们,更是要创造一个更优秀的自己! 我们都有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阶段里有各自需要完成的重要事情: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更需要母亲的照料,那我们可以分配更多的时间在孩子身上,也不要忘记保留自己的时间; 随着孩子长大,他们需要更大的社交范围了,我们就可以更多的关注自己。 别忘了,你跟这个世界进行交手的方式,也是孩子学习社交方式的模样啊! 如果你保持一直学习的态度,不断的对生活进行复盘和重新规划,你会发现,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和照顾好孩子一定是可以兼得的! 听起来很理想,做起来也不难,我们就从合理规划零碎的时间开始谈起: 从早上起床开始记录自己的时间安排,做每一件事情花费了多少时间、投入了多少的精力都一一记录下来。 
连续记录几天之后,我们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固定的规律——有些事情是必须做的,这些我们不需要去改变。 有一些是安排不合理的,我们可以重新规划并把这些时间拿来安排属于自己的事情。接着,就是把自己想做的大事情分解成为小事情并规定完成时间。 而安排的标准就是:完成这些小事情的时间恰好是可以放进刚才所说的空缺时间段里的。
就是这样悄无声息的分次把事情完成了! 
还记得你曾经的爱好吗?喜欢插花?喜欢烘焙?喜欢画画还是喜欢看书。 不管是哪一样,都值得我们重新投入,每周拿出一些时间专注于自己的兴趣爱好。 做自己喜欢的事不仅是能让自己短暂离开原本的压力氛围,更多的是你会发现自己从中得到了心灵的洗涤和治愈。 释放了压力之后的你会更有勇气面对原本的生活,你的改变会带动你身边的人的变化,你的伴侣和家人或许也会对生活有新的思考。 
朋友就是拥有共同话题的人,而拥有正能量的朋友会让你的生活变得不寻常。
当别人都在吐槽公婆、唠叨生活琐事的时候,他们绝不会跟你说:我们也是。 这样的朋友会建议你更多的关注自己:改变老人家很难,想改变婆媳关系要从改变自己开始。
她们不会给你在糟糕情绪上提供共鸣,她们更多会告诉你如何去摆脱糟糕的情绪对自己的影响,并引导你寻找到解决办法。 
对于如何照顾好孩子,屏幕前的你或许看过很多书籍,仍会有对孩子束手无策的瞬间,这样的瞬间是最容易让你对自己感到失望的时候。 但就算是育儿专家,他们拥有成万上千的育儿咨询个案经验,也会有相同的无能为力的瞬间。
因为人不是完美的,孩子也一样。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也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如果你已经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得最好了,那就拥抱生活带来的缺憾吧。 
成为了妈妈以后与家人的矛盾变得前所未有的多,有时候只是为了让孩子穿多一件还是穿少一件,这都可以让家里气氛变得剑拔弩张。 在每一次冲突的时候,我们是否忘记了,家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啊!这些好只是因为接受资讯的不同、时代的不同而被误解了。
那么你呢?在这些矛盾中,希望从家人那里得到什么呢?是对自己付出的认同还是仅仅是感受没有被重视。
解决了冲突背后的原因,与家人的矛盾就变成了小事一桩。 
经历过十月怀胎的煎熬、生孩子的痛苦洗礼、照顾新生儿的磨砺,不知不觉中我们褪去了青涩的外表,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内心成长。
实际上,你已经比过去的自己更优秀了,这些你可能并不知道。 生了孩子以后工作、生活、家庭的多方碾压,经常让我们内心那个装负能量的小瓶子溢出。 选择一种方式,让你把负能量全盘倒出,瓶子空了,你才能重新注入满满的正能量啊! 充满力量的你不会惧怕生活狂风暴雨的打击! 我相信,在电影中引起我们共鸣的那些场景: 为了孩子学会缝补衣服;默默给自己留一笔钱; 只要孩子发生危险,不管孩子多大,都会用自己的双手抱着孩子护她周全.....
这些曾经发生在我们自己妈妈身上的场景,都会在我们照顾孩子的日子里重现。 因为这些都是是一命换一命的缘分啊。 我更希望,在为孩子奉献的日夜里,每一位母亲都能分给自己专属的时间,让自己跟孩子能一起成长,因为有了孩子,我们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希望妈妈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也希望我们都用实际行动来爱妈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