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峰言锋语】“Work extra hours”是与非

 新用户7590xbWs 2021-02-19

“Working extra hours”

是与非

初三伊始,英语教材就给我们上了一堂弘扬主旋律的思品课,9A Unit 1 的Reading部分,出现了四位爱岗敬业的好人,他们是低调奢华的Wu Wei、精明能干的Su Ning、细致入微的Liu Hao和无私奉献的Fang Yuan.

今天,我只想说说Fang Yuan, 她在书中简直就是完人。她是急先锋,引领心脏科研究;她是外科大夫,做手术废寝忘食,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不下火线;她是医院院长,身先士卒,带头加班加点。可以说,她奉献了自己的所有,得到了所有人的尊重。书中有这么一句:“She’s always willing to work extra hours.”读罢,心情却不自觉地沉重了起来。

“Work extra hours”,从字面上的理解就是加班加点,暂且不论有无加班补助之类,这种乐于奉献的精神在当今社会是难能可贵的。君不见各行各业都涌现着诸多加班加点的典范,“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素材中也不乏此人,如不眠不休的工程建设者们、作息无规律的警察叔叔们,还有“起得比鸡早,睡得比鸡晚”的人民教师们。

一定程度上来说,教师的起早贪黑、加班加点是由其工作性质决定的。早读课需要陪伴学生读书,晚自习需要辅导学生功课,在学校的每时每刻,老师都应该与学生在一起。“在一起”是工作,是态度,是责任,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唯有陪伴,才有交集,才有师生共成长。每天清晨,老师们跟太阳一道,用微笑迎接孩子们;晚霞中,老师们目送着孩子们走出校园。这样的场景温暖人心,沁人心肺。


有人说,如果“Work extra hours”是以牺牲工作效率为代价的,就不值得提倡。的确如此,不论什么职业,如果能提高工作的效率,是不必加班加点的,因为工作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还需要家人,需要音乐,需要诗歌,需要啤酒。唯有生活质量提高了,心情才会愉悦,才会更好地投入工作。如此良性循环下去,方为正道。

让人悲悯的是,我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因为我一直要把工作带回家。从早期的回家誊写毫无用处的教案,到后来回家准备隔天上课的课件,到现在每天要看点东西写点东西,我感觉一直行走在加班加点的路上。

我很佩服Fang Yuang的“Work extra hours”,我也很同情她。她的“extra hours”完全给了医院,我的“extra hours”也是完全给了教学。白天忙得头昏脑胀,焦头烂额,身心俱疲,回到家就是“葛优瘫”,待到月上柳梢头,世界漆黑之时,心却明了,头也不昏,脑也不胀,可以自己与自己对话,思想与思想碰撞了。

“Work extra hours”是与非,留与后人评说。教师工作的延续性,注定了要被打上“Work extra hours”烙印的。但是,如果我们能让这种延续变得科学合理,变得轻松自然,让这种延续成为一种爱的流淌,那么,迟早有一天,“extra”一定会变成“excellent”!


湖上人

微信号 | doujianfeng1024

音乐、诗歌、课本剧

做一名有梦想的教学工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