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四大皇城,已去了三个:马拉喀什、拉巴特、菲斯,只剩下梅克内斯了。 梅克内斯城建于11世纪,原是穆拉比兑人的一个军事要塞。 1672年,阿拉维王朝的第二位君主穆莱·伊斯梅尔继承了哥哥的皇位,把首都从菲斯搬到了梅克内斯。 网上有人将伊斯梅尔称为阿拉维王朝的第一位君主,错了。 真的算起来,伊斯梅尔应该是阿拉维王朝的第三位君主,因为他哥哥是传位给儿子的,伊斯梅尔抢了侄子的皇位。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派郑和下西洋的永乐大帝朱棣,也是抢了侄子的皇位,并把首都从南京搬到了北京。 朱棣还将侄子建文帝的年号废了,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以示自己才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 不管这些了,反正梅克内斯是四大皇城中最年轻的。 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又是古城。 又是世界文化遗产。 我们快要成为世遗考察团了。 曼索尔城门,摩洛哥的“凯旋门”。 伊斯梅尔是将其作为给自己丰功伟绩树碑立传的纪念碑来修建的。 大门两侧,护堡形如阁楼,造型非常别致。 曼索尔城门上的马赛克花纹层层叠叠,繁复精致。 镶嵌工艺要求很高。 据说,一平方米有2万个不同颜色的马赛克,一个工匠要做4个月。 这么多平方米,要做多少时间? 护堡是伊斯兰和欧洲风格的和谐统一。 上半部马赛克贴面,伊斯兰风格明显。 下面用罗马柱支撑,欧风洋溢。 这些石柱,据说来自不远处的罗马古城沃鲁比利斯。 沃鲁比利斯不在我们行程之内,可惜! 瞧,大门侧面还藏着罗马柱。 构思巧妙! 绵延25公里的古城墙,是摩洛哥最长、保存最完整、布局最复杂和形式最多样的古城墙。 其他三个皇城都因墙面颜色而分别叫红都、白都、蓝都,可梅克内斯的墙不是黑色的,为什么叫“黑都”? 原来伊斯梅尔有作战骁勇、所向披靡的黑人军团,人数多达15万,其中2.5万是伊斯梅尔的御林军,就驻守在梅克内斯。 所以人们就把梅克内斯称为“黑都”了。 这是另一扇大门。 从人的比例可知墙的高度。 古典马车, 穿越时光而来。 高个椰树, 饱览历史仍在。 琉璃瓦上杂草, 春风吹又生。 小方亭下坐客, 走了还复来? 广场广, 不畏人多。 小摊小, 就怕客少。 粮仓门多, 一重又一重。 游客量密, 一拨接一拨。 怎么跑到粮仓里来了? 这可不是普通的粮仓,这是皇家粮仓。 据说当年储备的粮食可用上15年。那可不只是皇室成员吃的粮食,还包括皇家御马的饲料。 御马的数量,一说500匹,一说12000匹。 最绝的是粮仓还恒温,18-22度。 300多年前就有空调了? 是的,地下铺设水管,利用外面人工湖的水,恒温恒湿。 皇家马厩。 伊斯梅尔常年骑马征战,对马情有独钟,饲养了500多匹阿拉伯纯种马。为此他修造了豪华的马厩,每天巡视一遍。 年轻时,他常一手抱着儿子,一手拿着武器,策马飞奔。 年近花甲时,还能一跃上马。 传说他上马时,3个动作一气呵成:飞身上马、抽刀出鞘,砍下为他扶镫奴隶的头颅。 最后一个动作太残忍了。 伊斯梅尔是摩洛哥的一代雄主,在位长达55年。 他联合欧洲强国抗击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利用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联法抗西,从西班牙和英国手上夺回不少失地。 他统治时期的摩洛哥国土面积最大。 他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想把梅克内斯建成摩洛哥的凡尔赛。 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皇家粮仓的弧形屋顶巍然不动,马厩的平顶被震塌了。 伊斯梅尔还是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保持者。 他是世界历史上生育最多的人。 宋徽宗有子女80多个,算多吗? 刘备先祖中山靖王刘胜生了120多个儿子,还不如他? 是的,伊斯梅尔500多个老婆,为他生了525个儿子,342个女儿,一共867个子女。 还有一个版本,说伊斯梅尔在57岁的时候,有1171个子女。 谈笑间, 灰飞烟灭。 昔日的繁华已远去, 留下的是残墙断垣。 人工湖还在。 这是皇家马厩的配套工程,面积4公顷。 湖水来自阿特拉斯山脉的泉水,由一条长达25公里的运河引来。 人工湖通过暗渠与马厩中的水井相连,即使运河被切断,湖水也可供全部马匹饮用一年。 摩洛哥的风情, 在古迹, 在习俗, 在服饰, 在色彩。 如要看海上游侠以前或以后的文章,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免费订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