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突尼斯风光(4):凯鲁万

 美在旅途 2021-02-19

突尼斯是块宝地,继腓尼基人和罗马人之后,阿拉伯人来了。

经过三次远征,阿拉伯人击溃了东罗马军队于公元670年建立凯鲁万城,作为固定设防的居住地和继续西征的根据地。

总督奥克巴认为要治理北非蛮荒民众,除了行政统治外,还必须用宗教手段,从精神思想上控制和教化他们。因此,在修建总督府的同时,兴建清真寺。

奥克巴清真寺,以创建者奥克巴命名。

也有称其为凯鲁万大清真寺的。

这是伊斯兰教在北非建立的第一座大清真寺。

寺院长130米,宽80米,墙高4米,外表像一座巨大的城堡。

呼礼塔呈梯形,3层,高35米,是凯鲁万城最高的建筑,也是凯鲁万城的标志性建筑。

从门洞里看出去,是不是别有洞天?

建筑物的层次更多了。

信息量更大了。

色彩更鲜艳、更丰富了。

很奇怪,原本土褐色的墙,在阳光里会变成金黄的、桔红的,像美洲羚羊谷的颜色。

300根立柱,300位仪仗队员,排列整齐,等待你的检阅。

透视感、纵深感极强。

只有景,没有人,你会感到寂寞。

人太多,喧宾夺主,会分散你的注意力。

近处1人,远处2人,够了。

等近处的人走到预想的位置,可以按下快门了。

再看柱石,有花岗岩的,也有大理石的。

立柱式样兼收并蓄,有罗马式的、拜占廷式的和阿拉伯式的。

拱门一重又一重。

历史也像这拱门,一重一重的。

只有钻进去,才能了解真相。

也许,你在这扇门里只能看到建筑物的一角。

那就多换几个角度,多看几个侧面。

从这个门洞看出去的景色,

和刚才那个门洞看出去的不一样吧?


远处看不清楚时,

不如把近处的结构看仔细看明白了。

里面暗,外面亮,

拍剪影效果不错。

天空任鸟飞。

走出去,

视野更开阔。

有阴影,

正常。

有阳光的地方就会有阴影。

有时候,阴影还会帮我们的忙。

科学家根据阴影造出了日晷。

这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日晷吗?

与我们平时见到的不一样。

多样性构成了世界的精彩,

千篇一律才令人生厌。


奥克巴清真寺不仅是北非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清真寺,而且与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齐名,是世界四大清真寺之一。

突尼斯穆斯林认为,到凯鲁万朝觐7次即等于去麦加朝觐1次。

大厅正面有15 扇门,厅内立柱和长廊一样,也有 300 根。

厅内可容3000人,厅外寺院和走廊可容5000人。

8000名信徒可同时在这里祷告。

这是什么?

猜猜看!

这是广场中收集雨水的地漏。

在这里,水是宝贵的。

公元800-909年,阿格拉比特王朝定都凯鲁万。

凯鲁万城的地位上升了。

公元862年修建了阿格拉比特蓄水池,北非最大的水库

当时,凯鲁万地区严重缺水,人们修了长达36公里的水渠将水引来。

引来的水先储存在小水池,让其沉淀,然后通过一定高度的孔过滤掉沙石,再流入大水池。

此时的水已基本可以用于生活,人们可以在延伸出来的长方形水槽上方取水。

聪明吗?

大水池直径128米,深5米,可容水6.28万立方米。

这样的水池当时建了15个,现在留存2个供人参观。

突尼斯老大爷手持国旗,笑得十分开心。

来,看看他的特写。

凯鲁万的墙上有装饰性很强的绘画,

一瞥之间,

给我惊喜。

人像、陶罐、小窗,

构成地方特色明显的装置艺术。

不是蓝白小镇,

胜似蓝白小镇。

生活气息浓浓的。

如要看海上游侠以前或以后的文章,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免费订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