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桃红柳绿油菜黄的季节了。 去哪里看油菜花? 首选兴化。 湖中垛田,别具一格。 水中奇葩,天下奇观。 双目微闭,想象一下: 万顷碧波之上,千百座小岛星罗棋布,构成各种金色的图案。 从高空看下来,该有多美? 请睁开眼睛,跟随我的无人机去天上巡游吧! 好一个拼图游戏, 太壮观了! 人家油菜花都是种在地里的, 你们这里是种在水里的? 这是千垛景区? 景区里会有这么多房子吗? 当邻家姑娘已出落成美女西施时, 你还是一个野丫头。 黑高村, 没有多少人知道你的名字。 隔壁西施已成万人迷、百万人迷,每年来朝拜的游客以前是几十万,现在是几百万。 见面礼100元,套票。 挂牌“千垛景区”。 黑高村不要门票,却门庭冷落车马稀。 冷暖不均呀! 西施就一定比东施好看吗? 有人说黑高村“土”。 好呀,土, 接地气, 朴素美。 有人说黑高村“野”。 赞啊,野, 原生态, 原始美。 没有人工布景, 没有刻意雕琢。 原来怎样, 还是怎样。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奇怪,黑高村700多户人家,网上查不到一家民宿。 本来和邻居一起来,准备住乌巾荡温泉度假酒店的。 结果邻居没来,那就随意、随缘、随遇而安了。 先拍照,然后随便找个地方住。 最好就在村里,住农民房,吃土灶饭。 没想到,刚进村,在彩虹桥上问路,邂逅“农家乐”的老板。 还真有农家乐? 是的,村里唯一的农家乐。 没有招牌,没有路标,走过也不会注意。 农家乐的老板正领着客人游览拍照。 早一点,晚一会,都不会碰上。 巧了,有缘。 吃住都有着落了,还多了一位当地“导游”。 老板姓王,名进方,小名九四,农家乐也叫“九四”。 说是老板,其实就是一位淳朴的农民兄弟,厚道、热情、好客。 我们很快就成了朋友。 住村里的好处是,可以就近拍晚霞,看日出。 傍晚和早晨的光线柔和,是摄影最好的时机。 趁太阳还未落山,赶快拍照吧。 真美啊! 新时代的新农村。 这垛田,是谁垒起来的呢? 九四说,他爷爷的爷爷也不知道。 有的说,那是何仙姑撒的花瓣, 有的说,那是铁拐李嗑的瓜籽。 垛田,与八仙挂上钩了。 也有人说那是大禹治水时,路过这里,腿上甩下的泥巴,变成了垛田。 顺便把这里的荒滩治好了。 美丽的传说,毕竟只是传说。 当年岳飞抗金兵,曾在这里安营扎寨,垒起不少土墩。 到了明代,苏州一带的移民来此开荒种地,发现土墩上庄稼长得特别好。于是大家纷纷效仿,在沼泽地上挖土堆垒。 劳力多的堆大的,人口少的堆小的。 天长日久,形成了大大小小、形形式式的垛田。 垛田,简称“垛”。 或方或圆,或高或低; 或长或短,或宽或窄。 大小不等,形态各异。 大的两三亩,小的三四分。 种地要坐船, 浇水很方便。 咦,水的颜色怎么变了? 蓝水上面还飘着白雾。 这已是第二天的早晨了。 旭日东升, 晨曦微露。 天有多蓝, 水有多蓝。 金灿灿的一片, 壮哉! 蓝莹莹的底色, 美啊! 黑高村,光明村, 与“月黑风高夜”没有一点关系。 那怎么会叫“黑高村”的呢? 原来,这里曾是一片沼泽地,现在时髦的叫法是“湿地”。 枯枝败叶,淤泥黑水,俗称“黑泡汤”。 后来又改称“黑高荡”。 村庄坐落其中,故名“黑高村”。 如今,既不黑,也不高。 一汪清水, 万朵黄花。 波平似镜, 花开如金。 纵横交错, 左右切割。 汪洋恣肆, 气势不凡。 图案纷繁, 可有密码? 只是密码在眼前, 您也不一定知晓。 图正中,就是一个字。 来,跟我的无人机一起升空。 图中藏着“聖旨”两字。 “聖”是繁体字, 词要从右往左看。 最下面的河道中间,停着一艘船。 我已弃舟登岸,在垛上操纵无人机。 那小红点,正是在下。 大名鼎鼎的“圣旨田”。 “聖旨”两字,自然形成,不是刻意堆砌的。 妙哉,妙哉! 这是哪位皇帝的圣旨呢? 民国《续修盐城县志》中说:“元末张士诚据有吴门,明主百计不能下,及士诚败至身虏,明主积怨,遂驱逐苏民实淮扬二郡。” 看来苏州移民与朱元璋有关。 但明太祖下过移民来此的圣旨吗? 史书上没有记载。 巧合,纯属巧合。 有人将“圣旨田”归入千垛景区来介绍。 非也,“圣旨田”在黑高村。 免费的黑高村, 免费的黑高村, 免费的黑高村。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这是航拍的天上篇,我还将从地上、水上,全方位地介绍黑高村垛田,敬请期待。 如要看海上游侠以前或以后的文章,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免费订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