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墨新场

 美在旅途 2021-02-19

陈逸飞的一幅油画《双桥》,使中国水乡扬名世界。

但我总觉得,水乡古镇用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来表现,可能效果更好。

我一直想为新场古镇画一幅水墨画。

用宣纸、笔墨?

不不,用相机。

清晨,小鸟用婉转的叫声轻轻地唤醒了我。

拉开窗帘一看,大雾。

赶快驾车,直奔新场。

洪福桥上,雾气腾腾。

新场,原名分水墩、石笋滩、石笋里。

元初,盐场机构从下沙迁至此地,下沙成了老场,这里就叫“新场”。

这一叫,就叫了七八百年。

就像小张小王,六七十岁了,老同学、老朋友见面,还是叫“小张”“小王”。

敢情是嫌我老了,

晴天不来看我,

挑个看不清的雾天来,

是要遮掩我的皱纹吗?

不不,

那叫朦胧美。

朦朦胧胧,

还是不愿清清楚楚地看呀!

不是的,

雾里看花,

别有风情。

老了,

只有风,

哪来什么情?

前面有深颜色,

层次感马上出来了。

这就是雾的功劳。

隐隐约约,

您才会想去看个究竟。

带一点深色的前景,

使朦胧的主角更显得神秘。

桥上空无一人,有点遗憾

如果有位穿着蓑衣的老农,牵着一头牛经过,那就好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

终于有人上桥了。

撑一把红色的油纸伞,

那就更美了。

贴着水面拍,

顾影自怜。

桥下有桥,

桥上有人。

一叶扁舟,

轻轻拨开浓雾,

缓缓驶来。

我在想象。

河边长廊,仔细看,各种元素杂陈。

有现代的,有古代的;

有时髦的,有土气的。

红灯笼,

横空出世,

给我带来惊喜。

把灯笼降低,

不一样的构图,

不一样的感觉。

灯笼,使背景更朦胧;

朦胧,使灯笼更鲜红。

深色的桌椅,浅色的桥;

舞动的树枝,稳固的桥。

桥上来了一条小狗,

使寂静的画面有了一点生气。

廊桥遗梦。

宿醉未醒。

只有早起人。

石狮守候多年。

依旧笑口常开。

回首廊桥,

别梦依稀。

水上两桥,

将梦相连。

一框一景。

处处有景。

勤劳的水上清洁工,

也是古镇一景。

新车与古桥并存,

思绪和薄雾齐飞。

未曾摇晃,

已在恍惚。

空空小巷无行人。

翩翩女子立门上。

没睡醒,打哈欠。

小狗睡眼朦胧,

后面大树也朦胧。

走向朦胧。

红灯笼满街都是,

花篮灯一枝独秀。

秀气的花篮,

是林黛玉留下的吗?

大雾弥漫,

影影绰绰有船来。

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

横刀立马,

舍我其谁?

你从雾中来,

还将雾中去?

水悠悠,悠悠

一支木橹水里游。

桥下有船过,

桥上有人走。

新的一天开始了。

小船成了我的模特。

直直的竹竿,

到水里变作弯弯的曲线。

一树带来两岸荫,

单船划破水中天。

雾里古镇画意浓,

水墨新场诗情添。

如要看海上游侠以前或以后的文章,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免费订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