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北行:(23)伏羲庙

 美在旅途 2021-02-19
伏羲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三皇之首。
因有日月之明,故称太昊。
天上的太阳。
《汉书·艺文志》载,中华大祖谱世系是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
周易·系辞下》记载伏羲功业:“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也有人总结了伏羲的十二大历史贡献:画八卦、兴嫁娶 、结网罟、 造书契、 兴礼乐、 龙崇拜、 充庖厨、 服诸夷、 制九针、养牺牲、 制干戈、定姓氏,开创了中华文明先河。

元至正七年(1347),创建三皇庙。
明弘治三年(1490),重修,改称“伏羲庙”。
天水伏羲庙,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纪念伏羲的古代建筑群。

下雨,我们在牌楼下躲雨。

抬头一看,图案美丽。

横看竖看都好看。

榫卯结构,繁复。

古代建筑,耐看。

平安钟,钟身铭龙。

补天石,女娲用过?

唐槐,树龄1100年。

古柏,明代所植,原有64棵,象征六十四卦,现存37棵。

先天殿。

琉璃香炉。

琉璃瓦。
屋脊造型奇特。

一枝如龙。

窗上雕龙。

墙上画龙。

柱上飞龙。

屏风架上也有龙。

游龙色彩鲜艳。

龙马似龙似马。

头上出角,身上有鳞。
《通鉴外纪》记载:“太昊时有龙马负图瑞出于河,因而名官,始以龙纪,号曰龙师。命朱襄为飞龙氏,造书契;昊英为潜龙氏,造甲历;大庭为居龙氏,治居庐;浑沌为降龙氏,驱民害;阴康为土龙氏,治田里;栗陆为北龙氏,繁殖草木,疏导源泉。

龙图腾是谁创立的?
伏羲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后,为了加强团结,需要一个共同的标志。
综合各部落图腾的特点,分别取马头、鹿角、蛇身、鱼鳞,鹰爪等,合成新的图腾——龙。
从此,龙便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
华夏子孙称龙的传人。
而龙的精神,一直是鼓舞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动力、促进统一的旗帜和增强民族团结的灵魂。

伏羲碑刻。

伏羲画像一。

伏羲画像二。

伏羲画像三。

明代伏羲彩绘塑像。

手持太极八卦图。
伏羲观察自然界的8种现象:天、地、水、火、山、雷、风、泽,用乾、坤、坎、离、艮、震、巽、兑8种符号相对应,画出了先天八卦,总结出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如天、地,阴、阳,春、夏、秋、冬等,并创造了历法。

八卦相重成六十四卦。
故先天殿天花板上有六十四卦。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诸子百家多有记述。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
河图用10个黑白圆点表示阴阳、五行、四象,其图为四方形。
北方:1个白点在内,6个黑点在外,表示玄武星象,五行为水。
南方:2个黑点在内,7个白点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五行为火。
东方:3个白点在内,8个黑点在外,表示青龙星象,五行为木。
西方:4个黑点在内,9个白点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五行为金。
中央:5个白点在内,10个黑点在外,表示时空奇点,五行为土。

洛书包含着数理关系。
等和关系。各个纵向、横向和对角线上的三数之和相等,都是15。
等差关系。四边均有相邻两数之差为5。
9-4=5,8-3=5,7-2=5,6-1=5
河图中也隐藏着许多数字的奥秘。
算盘的发明可能与河图洛书有关。
河图四侧的两数之差均为5,即一个大于5的基本自然数可表示为数5加上一个小于5的自然数,这与算盘珠码中把5颗下珠升作一颗上珠的五升制规则相对应。
洛书纵横和对角线上的三数之和均为15,这与算盘中每档7珠的示值相一致。

太累了。
抬头看看宫灯上的人物画吧。
陶恭祖三让徐州,《三国演义》里的故事。

八仙是这样过海的?
奇!

太极殿窗上的木刻是宝贝。

龙飞。

凤舞。

墙上还有双龙戏珠。 

太极殿里的伏羲塑像手下按着宝葫芦,什么意思?

伏羲庙后面是天水市博物馆。
太好了!

伏羲女娲,手持规和矩。
蛇身,还是龙身?
古人也有分歧。
《列子·黄帝篇》、《太平御览》和《帝王世纪》说是“蛇身”,《路史·后纪》说是“龙身。”

东汉画像砖上的龙,十分灵活。

三国时龙首柄铜鐎斗,温酒还是煮茶?

隋代青釉壶,双龙柄

西汉凫首形青铜壶,头颈细长。

同为西汉的首形铜壶,形态不一。
野鸭开口朝天叫。

汉代青铜博山炉。

三国时铜熏炉。

同为三国时的鸟形捉手灰陶熏炉,哪个更好看?

瞧瞧这是什么?
汉代的铜吊灯。

马上吹笛。

马上击鼓?

力士镇妖。

力士比武。

刘海戏金蟾,一般都是刘海大、金蟾这里的造型倒一倒

唐代美女笑了。

看看古代的门环。

再看看现在的门环。
哪个更威武?

门里门外,相隔6千年的历史。
两个世界,一脉相承。
同根共祖,是中华祭祀文化的核心。
要不是伏羲定姓氏,我们可能姓什么都不知道。

如果您觉得这篇游记还可以看看,请点右下角的“在看”。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