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用中庸之道,做生活的智者

 dawn的图书馆 2021-02-19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就像带刺的玫瑰,虽然花香四溢,却让人敬而远之。

有人则像墙头上的杂草,随风而动,没有任何立场可言。

无论是哪一种,或许都不太受到人们的欢迎。

这个世界并非总是非黑即白,往往还存在第三种选择,让我们学会中庸之道,既不得罪于人,又能保持原则,做生活的智者。

01

在《心智突围》这本书中,作者说道:“自卑的人,做事缩手缩脚,不敢如实表达自己,总是忍气吞声;而自负的人,则常常太把自己当回事,喜欢斤斤计较,甚至看不到别人的好。其实不卑不亢的处事之道,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交代。”

当我们不总是颐指气使、盛气凌人,我们就懂得尊重别人,拥有一颗包容之心;当我们不妄自菲薄、自视甚低,我们就会变得从容而淡定。

其实,这里所说的不卑不亢的处事方式,就是一种中庸之道。

那么,何谓中庸之道?

在《论语·庸也》中,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人要奉行一种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人生在世,就是要达到一个自然平衡的状态,不偏不倚刚刚好,在两种对立面之间寻求一种动态的平衡,找到做人做事最恰当的那个支点。

中庸之道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它不是让人一味地善良软弱、毫无底线,而是让善良自配一副铠甲,具有透明可行的原则,从而能够在软弱与强硬之间找到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

由此可见,在人际交往当中善用中庸之道,做到以和为贵,可以有效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纷争与矛盾。

一代文人郑板桥说:“难得糊涂,吃亏是福。”

做人大可不必锱铢必较,放平姿态,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得饶人处且饶人。

到头来,你会发现自己看似吃亏了,却赢得了别人的尊敬与爱戴,生活处处都是欢声笑语,何乐而不为呢。

02

既然中庸之道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践行这一宝贵的为人处事准则呢?

在《心智突围》一书中,作者提出人际关系往往具有以下四种状态:

1. 双赢;

2. 双输;

3. 我输你赢;

4.我赢你输。

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后面的三种状态,很容易让彼此陷入不是你赢就是我输的对立境地里,人际关系变得剑拔弩张。

这样的心态会不自觉地把对方当作假想敌,见不得别人好。

看到别人在大城市里买房安家,就会说那又怎样,这么窄的房子还不如我老家的那栋豪宅。

看到别人在工作上步步高升,就会说有什么了不起,还不是靠巴结奉承得来的。

“无法看到别人的好,自然也不相信自己可以从别人那里学到东西。但是如果你用一种双赢思维来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我们就会进入“我很好,你也很好”的人生阶段。”

“我好你也好”就是一种双赢的局面,它本质上就是一种中庸之道,让我们在输赢的世界里找到第三种折衷的原则,从而获得持久稳定的和谐与平衡。

要建立这种双赢的思维模式,你要做到换位思考,凡事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去理解别人的想法与需求;还要做到求同存异,尝试创造第三种选择,达成共识,让彼此都能接受。

03 写在文末

做人是一门高深的大学问。为人处世做得好,你好我好大家好,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相反,则会尝遍世态炎凉。

在复杂的人情世故中,愿你我都能够善用中庸之道,以和为贵,以双赢的思维模式去为人、去做事,做一个有智慧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