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历代私家藏书

 星河岁月 2021-02-19


福建历代私家藏书

编著者:方宝川、方挺 等著

定价:¥198.00

ISBN:978-7-5013-6573-9

出版时间:2018-09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页数:780页

内容简介
本书以福建历代私家藏书的发展历史为经,藏书家的藏书活动为纬,经纬交织。共分为:“绪论、福建私家藏书之滥觞、宋代福建私家藏书的勃兴、元代福建私家藏书的沉寂、明代福建私家藏书的繁荣、清代福建私家藏书的鼎盛与式微、民国时期福建私家藏书的余波、余论(福建近现代图书馆的崛起)”等八大部分;并附录:“藏书家、私家藏书楼(室)、私家藏书目、私家藏书章”一览表,是目前最为全面的福建私家藏书史料。
作者简介
方宝川,原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现任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研究员,社会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福建省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文化名家。

方宝川长期从事古典文献学、闽台文化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日本藏涉闽涉台历史档案的收集、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出版学术专著及古籍整理著作 31部,代表作有《太谷学派遗书》《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台湾文献汇刊续编》《琉球文献史料汇编》《闽台文化志》等;在《文史》《文献》《文学遗产》《台湾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荣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项。

内页书影



陈支平
在现今的福建学界,当然也可以说在中国学界,对于福建古籍的了解和研究之深,莫过于我的老友方宝川先生。方宝川先生长期担任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数十年来一直潜心搜集、整理、保护福建现存的各种古籍,并且在此基础上,开展研究福建古籍发展演变历史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我虽然也从事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工作,但是毕竟学有侧重,对于古籍的了解,往往畸重畸轻,各有偏依。一遇到跨界的问题以及珍稀的古籍,就不得不请教于此道的方家。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沿承原福建协和大学的血脉,图书馆之设及其收藏之富,至今仍执福建省内各高校图书馆之牛耳。这样一来,每当我遇到难题的时候,就不能不经常到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去寻求解决之道,而作为福建省内最著名的古籍专家和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的方宝川先生,自然是我所要征询请教的首选人物。久而久之,方宝川先生便理所当然地成了我的老友。现在,老友方宝川先生的大著《福建历代私家藏书》即将出版,老友顾念同道之情,希望我为他的大著写篇序言,我实在找不到推却的理由,干脆满口答应了下来。

这百余年来,大概是受到“西风东渐”的影响吧,中国人把受过一定文化教育的人称呼为“知识分子”。然而这一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所走过的道路十分坎坷。每当知识分子走大运的时候,官员、富商们,纷纷声称自己是知识分子;而当知识分子倒霉的时候,官员和富商则对此避之唯恐不及,知识分子只剩下那班靠教书和做学问为生的所谓“臭老九”了。因此之故,害得时至今日,我们还是弄不明白知识分子到底属于哪些人!但是在中国古代,这个问题就简单得多了。举凡从下层秀才生员直至公卿大学士,统称为“读书人”。大家都以自己是读书人为荣,从来没有听说有什么人为了当不当得成读书人而争得面红耳赤的。可见在中国古代,“读书人”这一名号是很吃香的。即使是有一些读书人因犯了政治上的大忌而惨遭横祸,但是读书人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依然是响当当的读书人。

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名号之所以吃香,关键就在于“书”之上。没有了书,读书人是断断做不成的。而中国古代之所以以读书人为荣,是因为书承载了我们历代祖先的文化精髓和道德规范,书承载了化成天下的自然使命。用现在一句时髦的话语来讲,就是承载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正因为如此,有了书,才有了文明的开拓,才有了社会与文化的生生不息。

福建是华夏文明开发较晚的一个边陲区域。汉唐时期,这里的土著居民散居于闽中各地,虽然已经陆续有少量北方汉民迁移至此,但是数量有限。尽管如此,这些少量的北方汉民入居闽中之后,带来了中原良好的读书风气。中唐之后,福建的读书人开始在中原的核心读书群体中崭露头角。五代、宋代以来,福建的社会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福建的读书人更是奋起直追,在短短的两百年时间里,福建的文化教育水平和读书科举成就,就已经进入全国的先进行列。南宋之后,随着“闽学”的兴起和科举的繁盛,福建的读书著述之学,逐渐向国内其他省区扩展,并且影响到海外各地。正因为如此,福建人往往把自己的家乡称之为“海滨邹鲁”,意为以福建的读书人之多和在学问方面的贡献,可以与儒学的发源地山东邹鲁一带相为媲美。

然而可惜的是,可能是“海滨邹鲁”这一美名太过于吸引人,致使现在中国沿海一带的名士们,出于热爱家乡的情怀,几乎都把自己的家乡称为“海滨邹鲁”,“海滨邹鲁”由此遍布中国东南各地。“海滨邹鲁”一词既然已经不稀奇了,怎么办?好在还有一词,目前的流传尚为不广,这就是“文献名邦”。福建兴化府一带被古人誉为“文献名邦”,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中期。据载,明朝嘉靖四十四年(1565),莆田知县徐执策在县府门口大街两端各建造一座木坊,匾曰:“莆阳文献”“海滨邹鲁”。万历十六年(1588),知县孙继有改题为“壶兰雄邑”“文献名邦”。这大概是中国境内誉称地方人文为“文献名邦”最早的记录了。到了清代,在浙江余姚,才有文人为余姚题写了“文献名邦”的横匾。时至今日,把自己家乡誉为“文献名邦”的地方也不过寥寥数个县市吧?除了福建莆田和浙江余姚是源于明和清两代,其余的地方,基本上是现当代才冒出来的名词。

所谓“文献名邦”,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这里的书特别多。书特别多,读书人自然也就特别多。读书人越多,所需的书随之越多。因此自宋代以迄明清时期,福建地方从官学到民间私家,收藏书籍的风气十分盛行,连带着刻书、印书、贩书的行当也相当发达。南宋至明时,著名的建阳麻沙印书也风靡全国,成为全国三大刻书中心之一。清代中后期,汀州的四堡又成为国内四大印书业中心之一。可以说,从宋代至明清时期,福建是中国收藏和印刷书籍最为繁盛的区域之一。

我不是从事古代藏书、印书学术研究的专业人士,以上所述,只不过是拾人牙慧而已。老友方宝川先生的《福建历代私家藏书》一书,才是这一专业的扛鼎之作。这部大著,洋洋70余万字,介绍了自唐至民国时期福建著名的藏书家483位。全书深入探究了福建历代私家藏书兴衰的社会历史背景与原因,系统阐论福建历代藏书家的生平事迹与群体特征,全面总结福建私家藏书的社会功能及其历史贡献等等。有了这部书,我们对福建历史上的“书”与“读书人”的演化历程,以及书与人之间的复杂交织情怀,可以了然矣!

21世纪以来,有不少善于开风气之先的高明人士,曾经欣然高呼新时代已经进入到数字网络时代,书籍和读书的地位将日益削弱,甚至沦落消亡。我和老友方宝川先生,自然是属于落后时代的老朽性人物。但是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总是对有型的书籍,带有淡淡墨香的书籍,眷念沉迷不已。总是相信书籍的作用是永恒的,是跨越时空的。不论对与错,有了我这种固执的想法,中国的读书种子还是不会中断的。老友方宝川先生的这部大著,在其间所发挥的作用,就当无可限量了!
2018年8月30日
于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
后记
虽不敢说是“十年磨一剑”,但参与本书撰写的所有作者也的的确确、断断续续经历了10余年的时间。当我终于敲上了全书稿的最后一个句号时,回味全书的编撰缘由及其过程,不禁浮想联翩。透过流年的纱幔,过往的足迹,深深浅浅,依稀又在眼前。这是一段令我终生难忘的童年憧憬、青年梦想、中年学术运作与实践的人生经历。

我自小喜欢读书,也读了一些书,算是一位读书人吧。很多人以为我出身书香门第,家里一定藏书盈室,其实不然。“文革”之前,我读小学三年级。当时家里除了自己的课本之外,好像只有一些小人书与电影画报。后来,大哥又从其做工的工厂中捡回了一些“破四旧”收来拟溶作纸浆的旧书刊,主要是破旧的中外小说与唐诗宋词的选注本等。我总是憧憬着家里会有更多的书。

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年,即1978年,我考入了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入学后不久,听说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在全国是很有名气的。当时,图书馆对学生开架阅览的只是一间常用书室,估计书量最多不过5万册。但对我而言,已经是非常壮观了。渐渐地,常用书室的书开始不够我的阅读挑选了,我学会了填写索书单从大书库的一扇小窗递进,然后期待着图书馆的老师喊叫我的姓名和所要借的书。每当我如愿以偿时,常不禁自问这大书库里究竟藏有多少的书啊?天底下的事不知是否真有个定数,或纯属巧合,毕业后的我,竟然被分配到一直向往的校图书馆工作。当我作为本馆的工作人员第一次穿过那扇小门踏进大书库时,见到数百个书架整齐有序地摆着,百余万册的图书“一条龙”次第排开,库内虽十分静寂,但气势则着实恢宏,真有一种置身书城、书山、书海的震撼感。由于所学专业与所从事工作的缘故,我也开始了有计划地购藏图书。然而,参加工作之初,工资甚低,就藏书而言,其艰辛可知,然也总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成为一个藏书家。因此,对历代的藏书大家,始终高山仰止,心向往之。

2000年,我开始在福建师大中文系招收古典文献学的硕士研究生。2004年又在福建师大历史系招收图书馆学的硕士研究生。在指导学生论文选题之时,那种潜藏我心中多年的对历代藏书家仰慕之情与研究兴趣,时不时地撩拨着我的思绪。于是我让2004级的历史系图书馆学硕士生李晓花,中文系古典文献学的硕士生张美莺、方挺,依次选定《宋代福建私家藏书考论》《明代福建私家藏书研究》《清代福建私家藏书研究》作为其各自的论文选题。我则与他们一一讨论,开列参考书刊目录,并为其拟定论文纲目。三年后,他们均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硕士论文的答辩。2010年,我又开始指导图书馆学硕士生陈闽东完成了《民国福州私家藏书研究》的硕士论文。

2012年12月,我在这4篇研究福建历代私家藏书系列硕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先做了架构上的调整,以专著的形式申报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并有幸在2013年得到了立项资助。随之我又指导了作为课题组成员的方挺、李晓花、张美莺、陈闽东、肖书铭等,采用历史文献学与田野调查相结合,并辅以统计史学等研究方法,尽最大可能钩稽遗逸,网罗丛残,将福建古代地方史志、闽人别集、书目序跋、笔记杂著等中有关福建历代私家藏书的第一手文献资料竭泽而渔,并通过对福建著名藏书楼遗址的田野调查,以调查结果与文献记载相印证。以福建历代私家藏书的发展史为经,藏书家的藏书活动为纬,经纬交织。基于中华传统文化这一历史大背景,紧扣福建历代私家藏书兴衰的原因,藏书家的生平事迹与群体特征,私家藏书的区域特性、藏书特色、文化内涵及其历史贡献等主题,从考辨史料入手,归纳抽绎结论,以达到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福建历代私家藏书的目的。具体则由我负责制定全书的总体规划与章节架构,并撰写“绪论”“第一章”“余论”以及第二至第六章的第一节与部分章节的改写;由李晓花、张美莺、方挺、陈闽东等在各自硕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分别提供了第二、四、五、六章的初稿;由肖书铭撰写第三章的初稿;方挺又参与了全书初稿的整合、图片的搜集以及附录的编排;最后再由我作了全书的统稿与定稿。

全书的初稿,实际上在规定结项的2015年即已完成。然而,由于我校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研究任务需要,我于2014年主持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钓鱼岛——台湾附属岛屿史实考释”。随后,2015年又主持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琉球史料的整理与研究”,2016年主持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日本藏涉闽涉台历史档案的收集、整理与研究”等研究工作,其间还主编出版了十卷本《严复全集》、大型古籍整理出版工程《台湾文献汇刊续编》《琉球文献史料汇编》以及《国学经典导读》《闽人要籍评鉴》等著作。因此,本书由我负责的最后统稿与定稿一直被耽搁,直至今年的8月份,才最终得以完稿。

全书告竣付梓之际,谨允许我代表本书的所有作者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办公室、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及本书的责任编辑南江涛先生,致以衷心之谢忱!如果没有他们的鼎力相助,本书的出版是断不可能的。由于我们学识浅陋,疏漏讹误,在所难免。敬祈方家识者,不吝赐教,补益斧正。
 
方宝川
2018年8月

目录

绪 论 / 1

一、福建私家藏书的历史进程及其区域特色 / 1

二、福建私家藏书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 11

三、本书的研究思路与总体架构 / 19

第一章 福建私家藏书之滥觞 / 21

第一节 隋唐五代以前的福建政治、经济与文化 / 21

第二节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福建藏书家 / 25

第二章 宋代福建私家藏书的勃兴 / 35

第一节 私家藏书勃兴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背景 / 35

一、政治背景 / 35

二、经济繁荣 / 36

三、文化昌盛 / 44

第二节 私家藏书的兴盛与区域分布 / 56

一、宋代福建私家藏书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 56

二、宋代福建主要藏书家的地区分布及其特征 / 58

第三节 藏书家及其藏书活动 / 60

第四节 私家藏书的文化特色及其历史贡献 / 125

一、藏书采访 / 125

二、精心校雠 / 130

三、编目与分类 / 131

四、藏书利用 / 135

五、藏书保管 / 142

六、藏书楼与藏书印 / 143

七、家族藏书 / 148

八、历史贡献 / 155

第三章 元代福建私家藏书的沉寂 / 161

第一节 私家藏书沉寂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背景 /161

一、政治背景 / 161

二、经济概况 / 163

三、文化特色 / 166

第二节 私家藏书的低谷与区域特征 / 168

一、元代福建私家藏书的低谷 / 168

二、地域特征 / 171

第三节 藏书家及其藏书活动 / 173

第四节 私家藏书的文化特色及其历史贡献 / 176

一、私家藏书的文化特色 / 176

二、历史贡献 / 179

第四章 明代福建私家藏书的复兴与繁荣 / 181

第一节 私家藏书复兴与繁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背景 /181

一、政治因素 / 181

二、经济发展 / 183

三、文化复兴 / 186

第二节 私家藏书的发展阶段与区域特征 / 190

一、明代福建私家藏书发展的两个阶段 / 191

二、明代福建私家藏书的区域特征 / 192

第三节 藏书家的藏书活动及其藏书聚散 / 193

一、洪武至嘉靖时期的藏书家 / 194

二、万历至崇祯时期的藏书家 / 214

第四节 私家藏书的文化特色及其历史贡献 / 277

一、藏书家身份的多元化 / 277

二、藏书家的藏书理念 / 279

三、藏书的多功能性 / 280

四、藏书楼号与藏书印章的文化内蕴 / 283

五、藏书种类的多样化 / 284

六、藏书来源的互动性 / 286

七、藏书文化的历史贡献 / 288

第五章 清代福建私家藏书的鼎盛与式微 / 293

第一节 私家藏书鼎盛而式微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背景 /293

一、政治背景 / 293

二、经济概况 / 294

三、文化特色 / 298

第二节 私家藏书的发展阶段与区域特征 / 304

一、清代福建私家藏书发展的三个阶段 / 305

二、清代福建私家藏书的区域特征 / 306

第三节 藏书家的藏书活动及其藏书聚散 / 307

一、顺治、康熙、雍正时期的藏书家 / 308

二、乾隆、嘉庆、道光时期的藏书家 / 350

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的藏书家 / 453

第四节 私家藏书的文化特色及其历史贡献 / 529

一、藏书的内容特色 / 529

二、藏书的保存与管理 / 531

三、藏书的利用与辑刻 / 539

四、藏书世家 / 543

五、藏书章与藏书楼 / 548

第六章 民国时期福建私家藏书的余波 / 565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福建政治、经济与文化背景 /565

一、政治背景 / 565

二、经济停滞 / 567

三、文化特色 / 569

第二节 藏书家藏书理念的更新 / 574

一、更加注重藏以致用 / 574

二、乐于参与书籍共享 / 577

三、开启私藏捐公风气 / 578

第三节 藏书家的藏书活动及其藏书聚散 / 580

余论:福建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崛起 / 649

附录:福建历代藏书家、藏书章、藏书楼、藏书目一览表/ 657

参考文献 / 683

后记 / 70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