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平:以智善终的典范

 QDLF888 2021-02-19

     文/   

     感谢复旦大学的陈引驰教授对本文的指点

    历史上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多了去了,失街亭的马谡、纸上谈兵的赵括等等都是。曹操的谋士杨修算是典型。 

      例外总是有的,西汉的丞相陈平就是例外。

      陈平总体来说满腹阴谋诡计,人生哲学没有忠君报国的框架,人生像漂迫不定的浮萍,有利则聚,无利则去,早期在魏王咎、项王羽和汉王邦之间讨生活。后期在吕后、惠帝、文帝三个动荡时期平安保身。智力超群,令人惊叹。

        司马迁评价:“陈丞相平少时,本好黄帝、老子之术。方其割肉俎上之时,其意固已远矣。倾侧扰攘楚魏之间,卒归高帝。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及吕后时,事多故矣,然平竟自脱,定宗庙,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非知谋孰能当此者乎?”

       1、 陈平做事风格

         陈平的出身与情感和刘邦非常相似,都是无情无义,没心没肝的主。

      首先陈平和刘邦在家庭中都有大哥,且2人的大哥都能勤俭持家,为人忠厚。就算刘邦经常游手好闲,带人回家蹭吃蹭喝,当大哥的也毫无怨言。陈平也是一样,体力活都是大哥干了,自己每日里游手好闲,不事生产,在外面结交流氓豪杰。这2人之所以能解放自己,不用从事口粮生产,主要是欺负自家的兄长。

     这样的生活,不是没人反对,刘太公就对刘邦很有意见,说这个刘季不务正业,游手好闲;陈平的嫂子也是满肚子的不高兴,说高大肥美的陈平,“也不过吃糠咽菜罢了,有这样的小叔子,还不如没有”。

    后果自然是陈平使兄嫂不和,刘邦让自己的父亲在项羽那里当了多年的俘虏,还差点在两军阵前被推入油锅烹了。关键是这2位自小就生活在别人的付出里,觉得理所应当,心里毫不愧疚。他们进而认为自私是顺理成章的,他们以后做事自觉不自觉地损人利己成了自然而然。 他们只看重事情的成败,没有形成对人的爱憎标准,他们自小便生活在别人的宽容中,心理上没有爱过别人。他们的世界里,人的情感是淡漠的,有的只是功利计算和人生策略。

     陈平投靠过魏王咎、项王羽。一般人都认为陈平是个反复小人,但他投靠刘邦,刘邦毫不介意。《史记》记载了这么一段:周勃、灌婴等都诋毁陈平说:“陈平虽然是个美男子,只不过像帽子上的美玉罢了,他的内里未必有真东西。我们听说陈平在家时,曾和嫂嫂私通;在魏王那里做事不能容身,逃亡出来归附楚王;归附楚王不相合,又逃来归降汉王。现在大王如此器重,使他做高官,任命他为护军。我们听说陈平接受了将领们的钱财,钱给得多的就得到好处,钱给得少的就遭遇坏的处境。陈平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作乱奸臣,希望大王明察。”

    汉王怀疑起陈平来,召来推荐人魏无知责问。

   魏无知说:“我所说的是才能,陛下所问的是品行。现在如果有人有尾生、孝已那样的品行,但对胜负的命运没有好处,陛下哪有闲暇使用这样的人呢?楚汉对峙,我推荐善出奇谋的人,只关心他的计谋是否确实能够有利国家罢了。至于私通嫂嫂、接受钱财,又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

     汉王召来陈平责问道:“先生在魏王那里做事不相合,便去楚王那里做事而又半道离开。如今又来跟从我,讲信用的人原来是这样三心二意吗?”

     陈平说:“我在魏王那里做事,魏王不能采用我的建议,所以我离开他到项王那里做事。项王不能够信任人,他所信任、宠爱的,不是那些项氏宗族就是妻家的兄弟,即使有奇才也不能重用,我这才离开楚王。听说汉王能够用人,所以来归附大王。我空身而来,不接受钱财便没有办事的费用。如果我的计谋确有值得采纳的,希望大王采用;假若没有值得采用的,钱财都还在,请允许我封好送回官府,并请求辞职回家。”

     汉王于是向陈平道歉,丰厚地赏赐了他,任命他为护军中尉,监督全体将领。将领们才不也再说什么了。 

          刘邦和陈平的娶妻也是极其相似。二人都做了富家的女婿,从而有了进一步社交活动的资本。

   《史记》记载:陈平到了该娶媳妇的年纪,富有的人家看不上他,娶穷人家的媳妇陈平还不乐意。一个叫张负的富人,他的孙女嫁了五次人,丈夫都死了,没有人再敢娶她。陈平却想娶她。陈平有一次帮别人料理丧事,和张负在丧家聊了几句,张负就相中了这个高大魁梧的陈平。张负嫁孙女也是很认真的,有次就跟着陈平到了陈家,陈平住在靠近外城城墙的偏僻小巷子里,拿一领破席就当门了,但门外却有很多贵人留下的车轮印迹。张负回家后,对他的儿子张仲说:“我打算把孙女嫁给陈平。”张仲说:“陈平又穷又不从事生产劳动,全县的人都耻笑他的所作所为,为什么偏把女儿嫁给他?”张负说:“哪有仪表堂堂像陈平这样的人会长久贫寒卑贱呢?”最终将孙女嫁给了陈平。陈平穷,张家就借钱给他行聘,还给他置办酒宴的钱来娶亲。陈平娶了张家女子以后,资财日益宽裕,交游也越来越广。

2、陈平的明哲保身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病重,这个时候,有人向刘邦告发樊哙要在其死后与吕后姐妹谋反以窃取大汉天下,刘邦听后大怒,遣陈平与周勃去除死樊哙。

    依着一般人的个性,必定会拿着执行大老板的命令,把樊哙给杀了。但陈平就是例外。陈平分析:

第一,刘邦病得不轻,快死了。这是处理这个难题必须搞清楚的大前提。

第二,刘邦杀樊哙,是因为樊哙是吕后的妹夫。有人告发,说樊哙和吕后勾结,只等刘邦一死,便要杀死刘邦最宠爱的戚夫人和她的儿子如意。

第三,刘邦死后,即位的是太子刘盈,他是吕后所生。到时候,吕后就太后。以吕后的性格,只要权力在手,便敢无所不为。顺者昌逆者亡,绝不含糊。

第四,关键时,刘邦在气头上做出的决定,万一反悔了怎么办?人家可是亲戚关系。

通过一番思索,陈平寻来了周勃。

       路上他对周勃说:“樊哙是皇帝的老部下,劳苦功高。这没什么,关键他是吕后的妹夫,这个不能不有所考虑。眼下,皇帝正在气头上,万一他后悔了,我们怎么办?再说皇帝病得这么厉害,万一没熬过去,吕后闹腾起来,我们就成了背锅的,有理说不清。"

      那会儿周勃还年轻,一时半会儿不知如何是好,迟疑了好一会儿便问:“难道把樊哙放了?

       陈平摇了摇头说道:“放是不能放的,咱们不如把他绑上囚车,送到长安,或杀或免,让皇上自己决定,你看怎么样?”

      周勃一听顿时心领神会。

       这是一条最不是办法的办法,这么做既不用做背锅钢铁侠,又能顺利完成任务,可谓是一举两得,当即表示了同意。

     二人到了樊哙的军营前,陈平先让人给樊哙送了信,意思我领了朝廷的命令,请你去一对一的访谈。

      樊哙一看是会谈也没当一回事,接到了信就骑着马来了。      

      当下就让人将樊哙拿下,钉入囚车,然后去了军中将樊哙的位置给取代了。

        樊哙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装上了囚车运送长安城。

         还没到长安,刘邦病死的消息就发了出来。

     得到消息的陈平,立马就意识到危机来了,首先朝中必然由吕后主持政事,其二,作为刘邦的嫡系,必然会引起猜疑,弄不好穿小鞋是轻的,掉脑袋也是存在的。

     怕夜长梦多,怕有人在吕后面前说他的坏话,自己快马加鞭的先赶到长安,把自己的事解释清楚。

可事情已经晚了,有人已经吹了枕边风。

吕后当即传诏,让他屯戍荥阳。

这是个危险的信号,身为被猜疑的对象,却始终见不到老板。

这种猜忌就会无限放大。

      一番思索后,他想到了刘邦,不顾老板娘的指令,跌跌撞撞地跑入宫中,跪倒在刘邦的灵前放声大哭,边哭边说:“您让我就地斩决樊哙,我不敢轻易处置大臣,现在已经把樊哙押解回来了。”

      这话立即被人传到了吕后的耳朵里,吕后姐妹听说樊哙没死,都松了一口气。看着陈平泪流满面的样子,就宽慰陈平。一看领导出来安慰,知道领导算是认可自己了。

   但夜长梦多也不是没有,这个时候要做的就是加强与新领导联系。吕后让陈平出去,陈平死活不同意,怎么着都要请求留在长安,这个时候陈平明白,离开就说不清楚了,吕后答应了,拜他为郎中令,辅助新皇帝。

危机就此躲过。

4、陈平的洞若观火

     陈平的成功,在于他能在人品这一点上不追求高尚。他终生也没有想过去磨砺自己的内在道德,他只磨砺他斩获外在世界的利剑,他追求的是手段的高明,而不是光明。恰好这是一个需要智谋才能而不需要道德人品的时代。

       刘邦生前,为防他姓危害刘家江山,与诸将及吕后立下誓约:若非刘姓而称王,天下共击之。但刘邦一死,吕后称制,便想立吕家的叔伯兄弟为王。"

     当时王陵任右丞相,陈平任左丞相,王陵官位比陈平高。吕后就问王陵立吕姓可不可以,右丞相王陵是坚决反对,他对吕后说:"以前高皇帝宰杀白马与大家盟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现在你要让诸吕称王,这是不合盟约的。"

     吕后当然很不高兴。转身就问陈平,陈平满口答应:"高帝平定天下,把子弟封王;现在你太后称制,要想封诸吕为王,当然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这通操作可把王陵气坏了,就责怪陈平:"当初高帝歃血而盟时,你不在场吗?"陈平说:"当面在朝廷谏争,我不如您;但保全社稷,安定刘氏后代,您就不如我了。"

   最后的结果很明显,王陵被架空,在愤郁不平中死去。陈平成了政坛的不倒翁。


5、陈平的识大体

  陈平所居的库上里祭祀土地神,陈平做主持割肉的人,他把祭肉分配得很公平。父老乡亲们说:“好,陈家孩子真会做分割祭肉的人!”陈平说:“唉,假使让我陈平主宰天下,也会像这次分肉一样呢。

      《实际》记载:   等吕后死后,陈平和周勃一起计划,率兵诛灭吕氏宗族,迎接刘邦的后人代王做了皇帝。孝文帝即位后,陈平说:“高祖时期,周勃的功劳不如我陈平。到诛灭吕氏宗族时,我的功劳也就不如周勃了。我愿把右丞相的职位让给周勃。”于是孝文帝就任命绛侯周勃为右丞相,位次名列第一;陈平调职为左丞相,位次名列第二。 
    在孝文皇帝慢慢长大些,渐渐熟悉国家大事后,有一次接受群臣朝见时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中判决了多少囚犯?”周勃说:“不知道。”孝文皇帝又问:“全国一年中钱粮的开支收入有多少?”周勃又说不知道,这时后背的汗都流出来了。于是皇上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有主管的人。”皇上说:“主管的人又是谁?”陈平说:“陛下若问判决案件的情况,可询问廷尉;问钱粮收支的情况,可询问治粟内史。”皇上说:“如果各自有主管的人,那么您干什么事呢?”陈平说:“我担任宰相的职位。对上辅佐天子调理阴阳,顺应四时,对下养育万物适时生长,对外镇抚四夷和诸侯,对内爱护团结百姓,使公卿大夫各自能够胜任他们的职责。” 

       三国的刘綜评价的中肯:“昔伊尹去夏入商,陈平委楚归汉,书功竹帛,遗名后世,世主不谓之背诞者,以为知天命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