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不知道你女儿是什么德行”,女婿的抱怨道明了家庭教育的盲区

 亨得利vgt5m9j9 2021-02-19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一类人:

领导在时,他们表现得唯唯诺诺、兢兢业业、关爱下属,在领导眼里他永远是一个得力干将。

领导不在时,他们就表现得趾高气扬、推诿责任、颐指气使,让人特别讨厌。

他们有着“双重人格”,在对自己有约束的人面前一个样表现极好,在对自己没有威胁的人面前毫无顾忌。

“你不知道你女儿是什么德行”,女婿的抱怨道明了家庭教育的盲区

这样的现象,不仅仅是在职场中,就算是在家庭生活中也有存在,大到人生伴侣,小到七八岁的孩子。

仔细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他们这种特点并不是与生俱来,而是从小养成的,跟他的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

因为在很多的家庭教育中,都存在一个盲区:父母们往往只知道孩子优秀的一面。

“你不知道你女儿真实的样子!”面对丈母娘的指责,25岁女婿忍无可忍吐真言

小吴是一个小小的“富二代”,大学毕业之后直接到他父亲的物流公司工作,参加工作的第一天,他便认识了入职没多久的小林。

优雅大方、热情开朗的小林很快吸引了小吴的注意。

小吴发现,这个只比自己小一岁的女孩,有着他对未来老婆的所有幻想,渐渐的,他为之着迷。

这样的女孩,身边自然是有很多的追求者,但因为小吴的“特殊身份”,他们也都很快退出。

本身也很优秀的小吴花了短短2个月的时间,便获得了小林的芳心。

小林也来自上海,是个独生女,家庭条件也是相当不错,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她父母的眼中,女儿是一个很优秀的孩子。

恋爱的过程没有什么特殊的,一样的逛街、购物、吃饭、唱歌。

小吴担心自己错过这个自己非常满意的女孩,他很快的就安排女孩跟自己的父母见面,而小林的得体表现也让小吴母亲特别满意。

恋爱8个月之后,他们便结婚了。

“你不知道你女儿是什么德行”,女婿的抱怨道明了家庭教育的盲区

在恋爱的过程中,小吴不是没有发现什么端倪,小林在他面前暴露了很多从未在任何人面前显露的缺点,比如懒惰,丢三落四,从不收拾房间,比如脾气古怪,常常无缘无故耍小性子等。

但这些在热恋中的小吴看来都是无关紧要的,对方发脾气也有自己的原因,最多也是认为她在恃宠而骄,自己也能担待。

然而,小林婚后的表现却让小吴大跌眼镜,他所向往的东西,似乎都没有出现。

“不知道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确定关系之前,她表现得超级勤快,每次去她房间,都是整整洁洁。你能想象这样一个人,在跟我结婚后,从不做饭,从不打扫,周末出了起来上厕所能在床上连续躺两天吗?她懒得脸都不起来洗!”没有地方吐苦水的小吴在网上发帖说。

小吴肠胃不是很好,吃不了外面的饭菜,没结婚时都是母亲做饭他吃,结婚之后住进了婚房,母亲便没那么方便照顾他的饮食。

而小林却是很喜欢在外面吃饭,很多时候不出门,都是电话点菜,让人送上门,冰箱里塞满的都是她爱吃的零食和外卖。

“你不知道你女儿是什么德行”,女婿的抱怨道明了家庭教育的盲区

“平时对谁都是客客气气通情达理的,可是唯独对我要求奇高,我好像被当成出气筒!她的理由却很正当:你是我老公,你应该宽容我,我就是这个样子的!”

小吴很多次想过离婚,但自己当初跟自己父母以及小林父母做过保证,他是认真的,一定对小林好一辈子!

最让他诧异的事情是有一次去丈母娘家过节的所见所闻。

他发现,小林在她妈妈面前完全又回到了当初认识时的那个状态,在家里什么都做,一点也不闲着,表现得勤快无比,很多时候小吴想帮忙做点什么,都被小林抢了过去。

为此丈母娘一直“甩脸子”给他看,这让小吴很不自在。

“结了婚就是一家人,别一直拿自己当客人,家里的事情看着帮忙做一些,看得出来,你在家也是大爷,什么事都是我女儿做!”

当丈母娘忍不住在吃饭的时候说出了这句话,一直忍气吞声的小吴终于忍不住了,大声对丈母娘说:“你根本不知道你女儿是个什么德行,你不知道她私下里的样子!”

“你不知道你女儿是什么德行”,女婿的抱怨道明了家庭教育的盲区

饭是没法吃了,小吴所说的事情,丈母娘根本不信,接下来的话就更难听了:“别以为你家有几个钱就觉得了不起!我女儿要模样有模样,要才华才华,又勤快有孝顺,哪像你,吊儿郎当的没个男人样!不想过了就离婚!”

小吴从未想过,自己婚姻的结束,居然能得到丈母娘的“助攻”。

小林是知道自己问题的,在离婚的最后关头,她哭着求小吴给她机会,他保证会跟母亲解释清楚,以后也会好好表现,做一个合格的妻子。

“你不知道你女儿是什么德行”,女婿的抱怨道明了家庭教育的盲区

她说她妈妈一直很强势,从小对自己要求都特别高,在妈妈面前,她只能克制自己,表现得让妈妈满意,但背开妈妈,她便特别想要放松自己,而这种放松很多时候成了“放纵”。

家庭教育的盲区:父母不愿意相信孩子身上有不好的表现

人们往往只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事——《旧欢如梦》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我们便会对其有比较高的要求,我们相信,在我们的鞭策下,孩子一定能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

而我们的孩子,为了博取我们的欢心和认可,也乐于在我们面前表现其良好的一面,这又是我们喜闻乐见的。

我们希望听到身边的人夸奖我们的孩子,并且引以为傲,以至于父母只看到孩子身上好的一面,并且对此深信不疑。

但或许,我们也只能听到他们的夸奖:没有哪个熟人会跑到我们面前跟我们说,你的孩子如何如何的不好。而陌生人的说法,我们大多会予以否认——我们不愿意相信孩子身上有着不好的表现。

我的一位表弟,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翻入我家后院,在我家里拿了800多块钱被我母亲抓个现行。对于这个唯一的外甥,母亲一直是对他疼爱有加的。

母亲很不高兴,她对表弟说:“你要钱我可以给你,但你不要偷!如果我告你,你会坐牢的!”

可能就是后面这句话说重了一点,表弟在一次跟舅妈的交流中无意间说漏了嘴,让舅妈知道这件事情。

舅妈根本不信表弟会做出这样的事,专门找到我母亲指责说冤枉了她儿子,为此两家闹得很不开心。

我不知道这样类似的事情在您身边有没有发生过,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做父母的都有可能忽视这个教育盲区。

“你不知道你女儿是什么德行”,女婿的抱怨道明了家庭教育的盲区

孩子选择性的表现自己,可能会成为一个不受人尊重的人

如同文章开头所说,有的人会在自己在乎或者有所求或者敬畏的人面前展现自己优秀的一面,以达成他们的目的,但在自己不在乎、不畏惧的人面前却表现得有恃无恐。

这样的人,是很不受欢迎的,也是不会被尊重的,人们可能不会去指出来,但却很乐意看到他“露馅儿”的一天。

基于孩子想要得到父母认可与夸奖的心理需求,以及父母对孩子比较高的要求和期望,如果孩子不能得到及时且正确的引导,这种出于“期望认可”和“自我保护”的行为会让孩子养成这种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这种不好的性格特征。

性格指的是一个人经常性的行为特征,以及因适应环境而产生的惯性行为倾向,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人是有行为惯性的”,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散作家、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有过类似这样的表达,在他看来,人是一种惯性动物,时间越长,惯性就越大,就会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孩子对父母的相处方式很大程度上会让他们习惯性的在他在乎的人面前只展示自己优势的一面,没有正确的行为准则的话,他们在能对其无限包容或者不在乎的人面前便会展露出自己不好的一面。从而让他成为一个表里不如一的人,不受人欢迎和尊重。

“你不知道你女儿是什么德行”,女婿的抱怨道明了家庭教育的盲区

而那些真正受人欢迎且受人尊重的人,都是那种表里如一有着自己人格魅力的人。

如何让孩子表里如一,敢于展示真正的自己

如同我们有时候会说谎一样,其实多数情况下说谎是为了保护自己。

孩子们也一样,他们知道自己有不好的表现,势必会受到对其有较高要求的父母的责罚,所以他们只能在父母面前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

那父母该如何分辨真伪,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及时给孩子做好引导呢?

我们可以从以下4方面入手。

1、不要对孩子有过分的高要求

如同我们不希望孩子要求我们是马云,我们也不要想着让孩子将来成为马云一样的人。过分且不现实的高要求只能让孩子用“欺骗”的方法糊弄我们。

2、允许孩子犯错,给其改正的机会

孩子不敢在我们面前露出马脚多少是因为他之前犯错的时候,受到过我们严厉的批评和指责,人们都有保护自己的本能,孩子们也会刻意去避免在父母们面前犯错。

在非原则性问题上,允许孩子犯错,让孩子充分认识到错误的本质,而不仅仅给予惩戒。

3、理性客观看待孩子的缺点,

我们都知道“人无完人”的道理,或许我们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虽然无可厚非,但过于完美主义本来也是一个缺点。

孩子是慢慢成长的,我们现在的“完美”也都是多年社会阅历所成就的。不过分打击孩子的不良表现,让孩子了解到如何做会让更多人满意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4、保持“又爱又敬”的亲子关系

孩子的成长中,父母的“权威”不可或缺,因为孩子对父母的敬畏心在其一生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其中,孩子的家庭归属感和责任感均来自于此。

保持这种敬畏心就需要父母们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毕竟对长期处在叛逆期的孩子们来说,他们总希望能在我们身上找到问题,并且当成降低我们对他的要求的借口。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要用好这种“权威”,孩子对我们只有敬畏却没有了爱理解便会让他们不愿跟我们“吐露真言”。如何把握尺度,没有固定的标准,仍需要父母们去衡量。

“你不知道你女儿是什么德行”,女婿的抱怨道明了家庭教育的盲区

写在最后

我们都是从孩子成长过来的,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的父母都很负责任,也都会对我们有着一些期望,所以他们会对我们有较高的要求。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希望在父母面前有优秀的表现,从而获得父母的认可和夸奖,在父母面前,我们会自觉地收敛自己。

作为父母,我们或许都应该认识到:我们的孩子是不是也跟我们当初一样,是否也隐藏了一些不好的一面?

从而以可观的态度看待孩子,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才能更进一步地帮助孩子建立完善的人格。

“你不知道你女儿是什么德行”,女婿的抱怨道明了家庭教育的盲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