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的宁远,为什么为有一块“重建朝廷碑”?

 大明梅语 2021-02-19

明朝的宁远:为什么为有一块“重建朝廷碑”?

       我们距离用文言文的时代越来越远。文言文即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指的是"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随着封建王朝的渐行渐远,我们对于古文,也越来越陌生。甚至有的词语,我们在中学课本中学过,一时也想不起它的含义来了。
         今天,梅语整理一下,古文中,表示朝廷的那些主要词语:
霄宸、中宸、丹宸、云衢、睿幄、庙廊、廊庙、庙堂、宸居、鹓池 
         现在网络上都有了电子词典,一查,它的全部含义都出来了。不像二、三十年前,没有词典就查不了。因此,面对文言文,没有绝对把屋,我们不能随便见字解字,先入为主。在这方面,梅语也曾犯过类似重要错误,差点把一块价值连城的“国宝”级重要碑刻,弃之不理。
        那是2011年,距今已经十年整。  梅语去新田县(明朝1639年前属宁远县辖)洞心村龙池寺,专门来该村清洗遗弃在寺庙附近的古碑,并拍照。
        在清碑刻过程中,梅语发现一块《重修庙廊碑》,只有碑刻标题能看清,其它正文基本就无法辨认了。其时,梅语便对此碑没引起注意。
         2015年,中国明史学会在宁远召开“第十六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建文帝国际学术研讨会”,需要做资料。便请宁远县文物局的工作人员前去把众多碑刻拓片。机会难得,便把哪块碑拓片了。结果还认出了前面几行字。
     
         标题上的“庙”还免强可以辨认,而“廊”字,怎么了也认不出了。
        然而,柳暗花明!在为数不多最右边的可辨六文字中,竞然有两处“庙廊”较为清晰。拓片的时候,我们没有顾及那么多,心中想到的时,先把资料保存下来才。以后,有机会了慢慢解读。

       直到2019年下半年的某天,不知不觉地吟诵起《岳阳楼记》时,当背诵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时,梅语突然想到,“庙堂”和“庙廊”是不是同一层思意呢?于是立即打开汉语词典,去查,果然,“庙堂”与“庙廊”竟然是同一层意思,都是指“朝廷”。

       接着,又查询了含有“庙廊”一词的古诗词,还真不少!如“政声无翼到天上,玉皇诏君登庙廊。”(杨万里《送吉州太守胡平一寺正赴召》),又如“风月岂消今古恨,江湖空代庙廊忧。”(郭知运《岳阳楼纪兴》)再如,“古来和鼎实,此物升庙廊。”(北宋·黄庭坚《古诗二首上苏子瞻》有了词典的支持,梅语大胆地将“重建庙廊碑”解读为“重建朝廷碑”。

          “庙廊”是指朝廷,能建朝廷的人,只有皇帝。而前面还有一个重要的词:“重建”!“重建”就是再一次建,说明此皇帝此前已有朝廷,到此来建朝廷明显是避难!那么他是谁呢?
          解决这个问题,只有看碑刻底部的时间落款或碑刻内容。果然,我们在碑文中发现了时间是“大明洪武”(也可能是指人物)、“以秀人李文举倡造”的字样。
看到李文举,梅语立即想到了在下灌李氏族谱中发现的《闻举公序传》,其文相当令人震惊!
      “我伯祖闻举公……生于元明改革之际,长洪武定鼎之日,处兵戈离乱之世,而抱亨屯出险之才,盖一时之伟人也。上(此处‘上’指明太祖朱元璋)见我祖锦绣中藏英华,外著如光风霁月,特赐乡举仕进。建文四年,职兼膳夫之任,垂绅笏,立朝数年……适因重修谱牒,照旧记,述其颠末……”这里写得清楚明白,李闻举在建文帝的新朝廷中垂绅笏,立朝数年”——《闻举公序传》
      《闻举公序传》一文,就从侧面解开了《重建庙廊碑》的历史之谜。即实际上,《闻举公序传》上的内容,就是新田洞心《重建庙廊碑》内容的直接解读。
        不说多了,点到为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