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人们常把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称之为——“人民的老黄牛”。 这也充分把牛的憨厚、质朴的特征充分表现出来,牛就是个很憨厚、老实的形象,如何才能形象的展示出来呢? 牛是力量的象征,刻苦耐劳、敦厚温良的写照。在中国国画中长于寓情写意的中国画,对牛更是情有独钟。 各种牛,因其生存环境、基因、功用的不同,促成生理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差别。 中国国画的画牛者必爱牛,爱从认识中来,认识始于形表。 通过对形体结构、运动规律与劳作情景的观察、研究,生活习性的了解、掌握,从感性与理性上认识、理解、亲近牛。 国画中牛的头部绘画技法 01 ①大笔浸水,吸至半干后笔尖蘸浓墨,略调,中锋画额,顺势带出鼻梁。往右勾出上眼帘,再画侧眼。 ②按结构画出眼轮、颧、面颊、下颚的基本体积。 ③蘸浓墨,中锋勾眼、鼻、额、上下唇 。 ④散锋画耳毛、中锋勾耳轮。 ⑤笔尖蘸浓墨,中锋勾头角,行笔连贯有顿挫。角面凹凸纹按弧状排列,注意疏密长短,用笔要松。趁湿用浓墨干笔调整各部位结构,力求整体。 国画中牛躯体的绘画技法 02 1.牛的躯干画法 调中墨笔尖调浓墨,先画肩、胸腹,再蘸水略调浓墨,画尾、臀,另起笔从腰至骨盆画至后腿前侧,用剩余墨补臀部另一侧和腹背部,换长锋蘸浓墨,勾肩、背、腹、尾。 2.牛的尾部画法 湿笔蘸墨,中锋双钩,先勾上侧再勾下侧。线条既有弧度又不能太滑溜,画尾椎的骨节,体积要上粗下细。再蘸浓墨顺势写出尾毛。 3.牛的前、后肢画法 牛的前后肢画法大体相同,先大笔调墨,侧锋画肢体上部结构体块。 换长锋蘸浓墨,趁湿中锋勾出肢体结构,线条要有顿挫、虚实。 蹄可线勾,也可没骨写就,或勾线后以墨色皴擦。 国画中牛的整体绘画技法 03 画法一: 步骤一:以中锋勾勒头、脖、肩、前腿、背、尾、后腿、腹、乳,再大笔蘸中灰墨点出大小块黑花,趁湿用干浓墨勾出肩脖处皱褶,笔上剩余墨干擦黑花点。 步骤二:调较淡的墨色画另一头牛,与之顾盼,方法同上,注意保留笔触和空白。 ‘ 步骤三:以干灰墨勾画牛栏。调胭脂点染乳、耳、鼻,赭石勾牛角、牛蹄及形体结构。淡墨点垛地面,稍干后错落地画些草丛。 步骤四:调赭石与三绿染草地,保留笔触和空白。统一画面,最后题款、钤印。 画法二: 步骤一:调中墨笔尖蘸浓墨,从左骨盆上缘中锋起笔,顺势转侧锋画出臀部、大腿、小腿肌肉体块,再蘸浓墨勾勒后肢、足蹄,略蘸浓墨中锋画尾。 步骤二:湿笔蘸浓墨从肩峰落笔,顺势画出躯干,再蘸浓墨画左右前腿,中灰墨侧锋画额、,鼻梁、脸,浓墨中锋勾眼、鼻、角。画小牛从背部起笔到肩、脖、双耳、额、鼻、脸。 步骤三:画小牛的躯干、腿足、尾,趁湿勾脖子的皱褶。 步骤四:画桃花枝干,白粉调胭脂点花,赭石点蕊,调三绿笔尖蘸赭石画叶。调赭绿扫笔画草地,蘸赭石勾点牛角、眼、鼻、耳、蹄、尾,最后题款、钤印。(如:图3、4) 中国国画不讲明暗,只论黑白虚实等各种对比,松紧、强弱便是虚实,各种对比关系造成节奏,节奏是所有艺术形式的命脉。 这也是中国国画最独特的绘画技法。 在画牛时要多去观察它,有机会就以速写的方式来记录牛的各种形态,牛的形象便屡屡见诸笔端,但并未专事,也无定法。 【声明】:本公众号转载的所有内容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若不宜转载,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 |
|
来自: 闲人品悟 > 《花鸟人物动物;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