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宽博取势 《张迁碑》的没有过多的伸展的撇画和捺画,但它骨架大气,横向伸展却是非常突出的。如“周、在、兴”等字即是如此。 细观《张迁碑》不难发现,收敛竖画,向左右伸展其他笔画,形成扁平结构,这是它的结体上的主要手段。如“里、中、常、干、南”等字,都是收缩竖画扩展横势,形成扁平结构。 二、平稳匀称 《张迁碑》结字以奇拙为主,但也有少数字的结构均匀稳定,与一般技法型汉碑相仿佛。所谓“平衡匀称”,指的是字的点画之间、上下之间、左右之间的关系符合最基本的审美要求,每字之间的同类笔画大多平行展势,笔画之间的空间一般没太大的差距,即使一些弧形线条也大多体态平和,有些字往往具有对称的特性。下面几字中,“之、高、虚、垂”四字,左右的对称性较为明显。 “於”字则以左部撇画与右部捺画构成上下左右之间的平衡态势,而左上的竖折与右下的两点又相呼应,所以整个字显得格外稳健,而稳健中又极其灵动。 “己”字笔画最少,故线条较为粗壮,而最后一笔似横似捺的钩,其雁尾部粗重而有钩势,正好填补上面的空白。 “珮”字为左右结构,字形略为紧缩但其各方面的关系依旧匀称。 三、重心下移 字的重心下移,一般为结字的大忌,然而《张迁碑》妙就妙在敢为人不敢为者。古有有“反常合道”之语,意思是说行为不符合一般常规,而结果却正是所期盼的,与“道”的原则不相背离。翻遍汉隶碑拓,能有如此奇异的结字的,恐以《张迁碑》为最。重心下移,造成一种紧张感,使字显得更为敦实。 如“幕”字,上下部分极不和谐,上部所占空间几首为整字的空间三分之二,而下部本该舒展的撇捺缩成两短笔直画,底部“巾”躲入撇捺之下。 “吏”字按常规上横应短,撇捺开展,而此处上横拉长,撇紧结,捺笔沉重。 “为”字上啊开阔而粗重。下部细而压紧。“弟”字最后一短撇打破上部匀称的笔画,使整字妙趣横生。 “其、基”一字与“幕”字异曲同工。 “素”字底部以三点支撑,上部既重又不稳的结构。 “落”字重心下压且右偏,这种“出奇制胜”的方法,构成了《张迁碑》的独特魅力。 |
|
来自: mengk4fz0yyf5h > 《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