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摄影圈 很多对摄影不...

 laoyuanto 2021-02-19
中国摄影圈
很多对摄影不甚熟悉的人,觉得拍飞鸟把鸟眼睛拍实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如果拍出来的照片眼睛是虚的,那么很可能是没拍好。
首先能把焦点落在飞鸟的眼睛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循序渐进,勤学苦练。我从初学打鸟开始,一直都是使用2种AF区域模式(见下图一):单点S和群组区域对焦GrP。那么多的AF区域模式,为什么只选择这两种?这是因为一,我喜欢简单;二,我希望能自主控制对焦,而不是完全依赖相机。
刚开始时,我就连拍树枝上的鸟都是用组对焦,因为鸟不停的动,单点对焦根本合不上焦。我之前是学风光摄影,很多时候相机都是在脚架上,用单点对焦不难,只要你知道该把焦点放在哪个位置就OK了。但鸟是移动的、会飞的。三年后的今天,我可以比较熟练的使用这两种方式,达到自己的拍摄目的。
单点对焦比较好理解,把对焦点放在眼睛(或同一个焦平面的附近),这是最准确的对焦方式。也是难度最大的。
群组区域对焦则是在单点对焦无法完成对焦的时候,用一个比单点对焦区域大得多的群组区域,来帮你达成目标。虽然区域大了很多,但如果你了解它的工作原理,依旧可以来控制它。群组区域内没有任何指定的优先对焦点,相机也不会自作主张,它会一如既往地选择群组区域里离你最近的点去对焦。知道了这一点,你就可以努力把群组区域放在你想要的位置。
我打鸟时,光圈大部分时间都是设置在f/5.6,拍飞鸟时,通常距离会比较远,这样就有了一定宽容度的景深,稍微有点偏差,也不会把眼睛拍虚。
下图二是我昨天在深圳湾拍的,用的就是群组区域对焦模式,因为琵鹭的翅膀比较大,拍摄时需要注意。我把群组区域放在头部位置,尽可能围绕着眼睛。下图三是图二1:1裁剪后的脸部细节,仔细看可以发现眼睛是实的,但是琵鹭的嘴比较长,而且偏向一边,跟眼睛已经不在一个焦平面了,所以靠近嘴尖的那部分是虚的。如果群组区域向嘴尖移动一点,那么眼睛就会虚了。提早发现目标,提前锁定对焦,不断调整位置,这样飞到附近位置时,就有可能把眼睛拍实。
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老摄影师也无法保证每张照片都是成功的,但勤学苦练可以让你的成功率越来越高。
顺便说一下,我把D850/D500的预览键PV设定成点对焦或群组区域对焦,这样在拍摄时,就可以在两个模式之间瞬时切换。

注:图一截自尼康D850说明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